偶然防衛是什么意思
偶然防衛也是行為人對客觀事實的一種錯誤認識。因其不具有主觀正當化事由,偶然防衛被作為犯罪看待是妥當的。同時,在基于故意的偶然防衛的場合,當發生了行為人預想的結果時,成立故意犯罪既遂。在基于過失的偶然防衛的場合,如果存在一定程度的過失,客觀上又阻止了不法侵害的發生,則不認為是犯罪;如果存在嚴重過失,則應追究行為人的過失責任,但在保護了重大利益的場合,也可以對行為人減輕處罰。而與此同時,在給他人造成的侵害很小時,則可以考慮免除處罰。
總體上可以把偶然防衛分為兩種類型:
(一)保護他人利益的偶然防衛即偶然防衛在客觀上產生了保護他人利益的效果。例如,甲正準備槍殺乙時,丙在后面對甲先開了一槍,將其打死。而丙在開槍時并不知道甲正準備殺乙,純粹是出于報復泄憤的目的殺甲,結果卻起到了保護乙的生命的作用。
(二)保護本人利益的偶然防衛也就是偶然防衛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本人利益的作用。這又包括兩種情形,一種是誤以為他人的非法行為是合法執行公務的行為而進行抵抗,結果正好起到了保護本人利益的作用。例如,甲身穿警服帶著電警棍,冒充警察去"抓賭",甲抓住乙搜身時,乙將甲打傷后逃離。乙的行為正好起到了制止不法侵害,保護本人利益的作用。但他并不知甲是冒充警察進行搶劫的犯罪分子,也不是出于防衛意圖進行反擊的。另一種情形是不知他人正在對自己實行不法侵害而出于犯罪目的對其實行侵害,但恰好制止了其不法侵害,保護了本人的利益。例如,甲與乙積怨很深,某日發生激烈沖突后,甲回家拿了手槍打算去殺乙,兩人在路上正好碰上,甲先開槍殺死乙但開槍時不知乙的右手已抓住口袋中的槍機正準備對其射擊。甲的偶然防衛行為正好保住了本人的生命。從刑事角度分析,行為人出于犯罪的故意,實施了不法行為,應以故意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當然,由于這種行為在客觀上起到了制止不法侵害的作用,在量刑上可以作為一個從輕處罰的情節,予以適當的考慮。在民事上,偶然防衛行為人主觀上具有不法侵害的故意,故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只是考慮到受害人本也有不法侵害的意圖,因此可以適當減輕偶然防衛人的民事責任。
以上就是小編對該問題的回答,您有其他問題的,歡迎到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了裝修合同怎么解除
2021-03-03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是否需要備案
2020-11-23藥店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上交罰款
2021-01-13如何能打贏借條官司
2020-12-25房屋賣了又辦理抵押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1-01-03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收取的手續費如何確定
2021-02-28公章外借他人使用所簽訂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1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買房定金繳納多少錢,法律有什么規定
2021-01-27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先通知解除合同還是直接起訴解除合同
2021-03-16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集體合同中所說的補充保險和福利指的是什么
2021-02-28丟貨了公司就不發工資可以嗎
2020-12-25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2-07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