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民事再審與民事申訴有什么區別
申訴制度是中華法文化中極具特色的一項制度,對于申訴的性質,理論界認為有兩大類,一類是非訴訟性的申訴,主要是對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某些處理決定不服而提起申訴,不涉及訴訟程序,不屬于訴訟行為,只是一般意義的民主憲政權利。
當事人申請再審制度,在我國法律規定中,正式確立于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1991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的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將原來的“申訴”改為“申請再審”。但在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五)項仍規定:“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準許撤訴的裁定除外。”對此處的“申訴”,1991年《民事訴訟法》沒有作詳細規定,直到2012年修正的《民事訴訟法》,才將此款的“申訴”改為“申請再審”。至此,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生效判決、裁定不服,提出的是再審申請,而不是申訴。
一、提交訴狀不同。1、刑事申訴。根據《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訴,應當提交申訴狀,寫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聯系方式及申訴的事實與理由。因此,對于刑事申訴,申訴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申訴狀”。
2、行政申訴。對于行政申訴應提交的訴狀,我國《行政訴訟法》沒有作出規定,按理應提交的是“行政申訴狀”。但是《行政訴訟法》解釋卻沒有申訴的規定,而是在第七十三條用“申請再審”來表述。因此,筆者認為,對于不服生效的行政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提交“行政申訴狀”或“行政再審申請書”均可。
3、民事申請再審。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三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因此,對于民事申請再審,應當提交“民事再審申請書”。若當事人提交的是“民事申訴狀”,應向其釋明讓其更改為“民事再審申請書”。
申請民事再審與民事申訴的最終目的一樣,但過程是不同,具體是提起申訴還是再審,也需要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處理。對于申請民事再審與民事申訴區別的實際內容,要解決并給自己帶來好處可以找律霸網律師幫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貨幣補償算公攤面積嗎
2021-01-01為取證偷拍洗澡鏡頭侵犯隱私權
2020-11-11遇到寵物擾民怎么辦
2021-01-26哪些人享有機械表演權
2020-12-04交通事故賠償的流程是什么
2020-12-31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限額是什么
2021-03-16離婚孩子探視權行使時間是多久
2020-12-18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集資房算什么性質
2020-12-02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母子公司間派遣員工,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08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5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可以約定幾次試用期
2021-01-11勞動者辭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16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勞動爭議經濟賠償金的適用情形
2020-12-27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保險經紀人是什么呢
2021-03-21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離婚后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