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刑事訴訟回避制度,1979年制定的《刑事訴訟法》、1998年修訂的《人民檢察院訴訟規則》(下稱“《刑訴規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刑訴解釋》”)第31條對回避的種類、適用情形、適用主體,違反回避制度的法律后果等構成要素作了全面的規定。2001年修正的《檢察官法》和《法官法》分別從檢察官和法官任職回避的角度對刑事訴訟回避制度作了配套性規定。近些年來,在司法改革和刑事訴訟法典再修改的歷史語境中,我國的刑事訴訟回避制度逐漸被給予了諸多關注?;诖?,筆者擬就刑事訴訟回避制度的幾個問題予以探析,以與共討。
整體回避問題探析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刑事訴訟回避制度的適用主體主要是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和審判人員。這說明我國目前的刑事訴訟回避制度實質上是一種個別回避制度,只是針對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的主要成員的職務行為而適用,不能適用于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作為法人主體時的整體回避問題。換而言之,我國目前的刑事訴訟回避制度只可能維護單個偵查人員、檢察人員或審判人員的職務行為的公正性、中立性和無偏私性,不可能維護整個公安機關、檢察院或法院的公正性、中立性和無偏私性,這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客觀存在的一大缺憾。這一缺憾在現實中也屢屢面臨尷尬和考問,去年西安市的“法官謀殺院長案”[1]便是有力例證。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作為法人實體所具有的特點決定其整體回避問題應當納入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視野。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被歸入機關法人類,它們作為法人,以具備獨立的意志和明確的利益訴求為存續前提。由于公安機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檢察機關實行檢察長負責制和檢察委員會負責制,法院內部目前存在仍然比較嚴重的司法行政化現象,使得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的意志大多體現為其主要負責人的意志,進而使得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和審判人員的意志很難不受到其所在機關的主要負責人的意志的影響或左右,尤其是在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和審判人員的體現為可以主動抵制不當干預等方面的職業倫理還是一個很大問題的時下。此外,國家權力具有天生的易濫用性和逐獵利益性,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作為國家權力的握有和行使主體,在國家機關的現有體系中實行經費獨立核算和支配,具有明確的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利益訴求。這些決定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在處理與其自身有利害關系的案件時極易堅持利己的立場,影響訴訟公正的獲得,漠視當事人的正當訴訟權利,降低整個社會對行政執法和司法的信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了遺囑的房子能賣嗎
2021-02-22最新!民法典草案提審:婚姻家庭編擬了這些新規(20個新亮點)
2020-12-25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有哪些規定
2021-01-13未打轉向燈追尾怎么辦
2021-02-03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冷暴力算校園欺凌嗎
2020-11-13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調崗后沒采用書面形式但員工已就崗,什么時候提出異議有效
2021-03-16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從保險代理人處買到不存在的保險
2020-11-25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0-11-12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投保協議
2021-02-27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