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作為當事人有以下特點:
1.被害人作為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與案件結局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他不僅具有獲得經濟賠償或補償的欲望,而且更有著使對其實施侵害的犯罪人受到法律上的譴責、懲罰的要求。刑事訴訟的進行,在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處于待判定狀態的同時,也使被害人的上述欲望和要求處于待確定狀態。這是賦予其當事人訴訟地位的理論基礎。
2.被害人通常也是了解案件情況的人,其陳述本身是法定的證據來源之一。被害人在提供陳述方面與證人具有相似的地位。他有義務接受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的傳喚,到場或出庭提供有關案件事實的陳述,并接受各方的詢問和質證。
3.被害人既有權要求公安司法機關追究犯罪和懲罰犯罪,保護其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也有權要求經濟賠償,保護其財產權利。
4.被害人作為訴訟當事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于大致相同的訴訟地位,也擁有許多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對應的訴訟權利。但是,刑事訴訟畢竟不同于民事訴訟,在檢察機關作為追訴機關已構成被告人的強大對手的情況下,被害人如果再擁有與被告人完全相同的訴訟權利,那么被告人事實上將同時面對兩方的指控,其訴訟地位將處于十分不利的狀態。因此,為維護控、辯雙方總體上的地位平衡,刑事訴訟法對被害人的訴訟地位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規定,如不享有完全的上訴權,不屬于一般意義上的原告人。
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除享有訴訟參與人共有的訴訟權利以外,還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1.對侵犯其合法權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要求公安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犯罪、查獲犯罪、懲罰犯罪,保護其合法權利。
2.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意見,請求人民檢察院責令公安機關向檢察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其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則必須立案。
3.自刑事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
4.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不服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
5.如有證據證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于侵犯其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不予追究的,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6.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的,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
7.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的,有權提出申訴。
在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義務主要有:
1.如實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作出陳述,如果故意捏造事實,提供虛假陳述,情節嚴重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2.接受公安司法機關的傳喚,按時出席法庭參加審判。
3.遵守法庭紀律,回答提問并接受詢問和調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工黨承德市委呼吁:盡快建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制
2021-02-28行政復議成功多久釋放
2020-11-11行政拘留能隱瞞單位嗎
2020-12-19訴訟前財產保全的前提有什么
2021-03-21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22商標用作商品名稱是否侵權
2020-12-11反擔保解除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3-08非法經營煙花爆竹犯罪嗎
2021-02-09指定住所監視居住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6監護人有權禁止未成年人談戀愛嗎
2021-01-26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2021-03-20傷殘鑒定費用多少
2020-12-10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2020
2020-12-04單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2021-03-24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勞動合同到期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怎么做
2021-03-02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