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合同剛簽訂能毀約嗎?
借款合同簽訂后不可以毀約,毀約的行為涉及到違反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我國法律上對毀約的情況有:
1)不履行
不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屆滿時,合同當事人完全不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又分為“根本違約”和“拒絕履行”。根本違約是指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拒絕履行又叫履行拒絕、給付拒絕,是指履行期屆滿時,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表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
2)不符合約定的履行
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屆滿時,仍未履行合同債務。合同中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在債權人提出履行催告后仍未履行債務,就是遲延履行。質量有瑕疵的履行又叫不適當履行,是指債務人所作的履行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質量標準,甚至因交付的產品有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財產的損害。不完全履行又叫不完全給付,是指債務人雖然以完全給付的意思為給付,但給付不符合債務本旨。
3)其他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
其他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主要是指違反法定的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的行為。如《擔保法》第49條第1款規定,“抵押人轉讓已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物,而未告知抵押權人或受讓人的,其轉讓行為無效。”
二、合同法中對違約金的認定情況是什么?
《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所以,違約金具有懲罰性的特征,它不以非違約方遭受損失為前提。
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院給予減少或者增加的。
《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適當減少。但是違約金是當事人雙方在訂約時對一方違約后可能造成的損失的一種預先估算,與違約后守約方的實際損失不可能完全相符;故此可交由法官自由裁量。法律規定預定違約金,除了給當事人施加心理壓力外,也避免了違約后損失計算的麻煩和當事人證明損失大小的麻煩,使當事人能迅速確定自己應當承擔的具體責任。因此,當事人如需要法院增加違約金額、或者當違約金過分高于損失時,則需承擔證明損失大小的責任。
需要明確的是,當事人之間就有關合同的協議達成一致意見后,是需要按照規定的程序來簽訂合同中,相關條款對雙方都有約束的作用,對于一方存在違約的,另一方可以依據合同法中的規定來要求支付違約金,但不得超出實際損失的30%。
合同法違約責任賠償方式有哪些
承攬合同中的違約責任有哪些
合同付款違約責任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輛被套牌違章怎么維權
2021-02-18軍人撫恤金能否被凍結執行
2020-12-29購房合同有何需要注意的陷阱
2021-02-21違法合同簽了算數嗎
2021-01-31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土地糾紛是找村長辦事嗎
2020-12-16土地糾紛派出所能管嗎
2021-01-01辦理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26買房注意購房合同的九個看點
2020-11-27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如何計算辭退補償金
2021-01-31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定期人壽保險是怎么進行理賠的
2021-02-12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交警判肇事司機負次要責任 法院判保險公司賠十萬三者險
2021-01-07法律對保險事故的鑒定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