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明確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責任,維護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賠償勞動者損失;
(一)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規定訂立勞動合同以及勞動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時續訂勞動合同的;
(二)由于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或訂立部分無效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侵害女職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權益的;
(四)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三條
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賠償,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并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
(二)造成勞動者勞動保護待遇損失的,應按國家規定補足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
(三)造成勞動者工傷、醫療待遇損失的,除按國家規定為勞動者提供工傷、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勞動者相當于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四)造成女職工和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損害的,除按國家規定提供治療期間的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于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五)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第四條
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
(一)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
(二)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三)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四)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第五條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支付用人單位賠償費用。
第六條
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于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百分之七十。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
(一)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二)因獲取商業秘密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賠償本條第(二)項規定的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執行。
第七條
因賠償引起爭議的,按照國家有關勞動爭議處理的規定辦理。
第八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的法律關系有什么區別
2020-12-18勞動糾紛申請強制執行要多久
2021-01-06涉外結婚的地方在哪里
2021-02-24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如何申請商標
2020-11-23更換駕照去車管所還是交警支隊
2020-12-14交通事故鑒定醫療終結時間期限是多久
2020-11-16離婚后有關子女的探望問題如何規定?
2021-02-14未簽訂借款合同發生糾紛要去哪里起訴
2021-01-01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交通事故的賠償調解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農村信用社擔保合同擔保期是多久
2021-03-23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農村宅基地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2020-12-14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長期勞務派遣是否會被認定為勞動關系
2021-02-03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保險條款應當合理解釋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