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擔保方式要怎樣做才合法
擔保是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項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在借款合同中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采取擔保方式有保證、抵押、質押三種。
1、保證。
保證是指保證人與貸款人約定,當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承擔責任的行為。保證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連帶責任保證,即貸款人和保證人約定,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二是一般保證,即貸款人和保證人約定,在借款人經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借款人財產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2、抵押。
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法律規定的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在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貸款人有權依法將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抵押物的范圍應當是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抵押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3、質押。
包括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動產質押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貸款人占有,以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貸款人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的價款優先受償。權利質押是指轉讓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作為質押的擔保方式。以下權利可以設定質押: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等權利。
貸款人將借款支付給借款人后,其風險都是由貸款人承擔。為了保證債權的實現,減少借款的風險,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在信貸業務中越來越多的采用擔保的方式。根據商業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應當對保證人的償還能力進行全面審查,確定保證人是否真實地提供保證;對抵押物、質物的權屬和價值進行認定、核實,查明其產權證明并對實現抵押權、質權的可能性進行嚴格審查。只有經商業銀行審查、評估,確認借款人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才可以不提供擔保。因此,金融機構借款的,當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確定擔保的方式。自然人之間借款的,當事人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擔保問題作出約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子抵押貸款需要工資流水嗎
2020-12-23二手房交易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02行政處罰限制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01如何預防留學生眾籌網絡詐騙
2021-02-20合伙企業的相關法條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2020-12-17剝奪政治權利的法律規定
2021-01-11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法律規定離婚證據與婚外情證據有哪些
2021-03-07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1-032020離休人員喪葬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2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中介何時才能收取費用
2020-11-22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08法律對產品責任保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1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交通保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1-19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