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本違約的情況下,合同往往就無法再實現其原本的目的了。至于根本違約的來源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根本違約的情形,此時根據不同的違約情形,可以追究違約方的法律責任。下面,律霸小編來為您做詳細解答。
(一)遲延履行場合的根本違約
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但如果合同對履行期有明確的約定,而且履行期之約定在合同中顯然處于重要地位時,則遲延履行通常會構成根本違約。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
(二)履行不能場合的根本違約
依大陸法系傳統見解,履行不能得分為原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當事人是否有可歸責性而分別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債務不履行責任。在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的場合,具有可歸責性的當事人要承擔履行不能之責任,又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的整個目的落空,這種違約行為無疑應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自得解除合同。
(三)不完全履行場合的根本違約
在不完全履行場合,通常債務人已履行給付義務,只不過是由于履行義務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隨義務的不履行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種場合通常是通過賠償損失的方式解決:如果因違反附隨義務而造成擴大的損害,即造成了債權人人身或其他財產(固有利益)的損害,則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此時能否作為根本違約則是一個問題。筆者以為檢驗的標準仍然要看是否因此而使債權人的合同目的落空,無法簡單地一概而論;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
(四)先期違約場合的根本違約
在先期違約場合,如債務人已先期明確表示屆時不履行合同,此時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來,以其拒絕履行作為根本違約,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如果債務人沒有明示拒絕履行,但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惡化而致履行不可期待,此時的合同目的也就無法期待能夠實現,自然也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
上文中,詳細為大家介紹了根本違約的來源也就是合同根本違約的情形,包括遲延履行、履行不能、不完全履行以及先期違約四種。而具體該如何追究違約方的法律責任,你可以就你的具體情況咨詢一下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根本違約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預期根本違約怎么判定
根本違約怎么認定,需要考慮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期限的起算
2021-03-15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怎么處罰
2021-03-18侵犯個人隱私算什么罪
2020-12-09成立子公司屬于企業分立嗎
2021-03-11留置他人動產有效嗎
2020-11-18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有幾級
2021-01-16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2020-12-22快遞若保價損壞賠償是全額賠償嗎
2021-01-16擔保合同適用中止嗎
2021-02-05商業銀行擅自縮短營業時間如何處罰
2021-02-09行政訴訟超過半年沒有結案怎么辦
2021-01-03打零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1-03-19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退機動車保險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31保險公司對第三者險應如何處理
2021-03-07交通事故保險拒賠范圍有哪些
2021-02-16保險合同成立后誰有權解除合同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