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轉移財產的民事救濟
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確認債務人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之訴,或提起撤銷權訴訟。
惡意轉移財產的方式
債務人轉移財產的方式一般有四種,即(1)與他人惡意串通以降低債務人賠償能力為目的轉移財產;(2)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3)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4)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收購他人財產。主觀上看,債務人的目的是以表面合法的交易行為掩蓋其故意轉移財產心理狀態。客觀上看,債務人的行為造成了其賠償能力的減弱。對這幾種惡意轉移財產的方式,民法通則、合同法及最高院合同法司法解釋二加以規制。
應對方法
a、對第一種方式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確認債務人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之訴,如果造成損失的,債務人和第三人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58條、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如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民法通則第61條規定,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侵犯第三人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返還第三人。
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出于共同的故意損害受害人的利益,屬于共同侵權。如果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行為造成肇事方的財產減少無法恢復,債務人和第三人應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b、對第二至四種方式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銷權訴訟,請求法院撤銷債務人的民事行為。法院即可執行第三人返還的財產。債務人應在以下條件下行使撤銷權:
(1)行使撤銷權的時效條件
根據合同法第75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第二至四種情形之日起1年行使。從前述情形出現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的,撤銷權消滅。撤銷權時效屬于除斥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斷、中止的規定,最長為5年。債務人負舉證責任證明受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第二至四種情形的發生。
(2)第三人知道債務人以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或者以不合理的高價收購財產
根據法律規定,如果第三人出于善意受讓債務人財產或者出售財產給債務人,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法律要維護先前交易的穩定性,認可其交易的效力。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當知道債務人轉讓或者受讓財產的價格不合理,還參與交易行為,具有惡意,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根據最高院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9條的規定,對交易財產價格應參考交易當時交易地的物價部門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結合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予以確定。轉讓價格達不到交易時交易地的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對轉讓價格高于當地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高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繼承的房屋屬于二套房產嗎
2020-11-30村里簽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7警察在實習期的能不能給處分
2021-02-19離婚兩年能要回孩子扶養權嗎
2021-03-03股東代表訴訟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30欠條模板是怎樣的
2020-12-11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
2021-01-12二手房中介要承擔哪些責任
2021-03-20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后還能再追訴嗎
2020-12-11虛構事實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10一般員工簽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1-10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煙臺市企業職工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02企業勞務外包如何進行
2020-12-17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保險除外責任條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里
2021-03-22旅行社對被撞傷游客當否負連帶責任
2020-12-04超分駕駛保險可以賠嗎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