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告知的時間次序顛倒,即先處罰后告知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先處罰后告知是違法的行政行為,其導致的直接結果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對這一錯誤,筆者認為,只要當事人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一般都應認定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告知義務,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能成立,屬于無效的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可以不執行,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執行,法院應不予受理或裁定不予執行。
二:告知的內容不完整,包括告知的事項不明和告知的權利不充分
告知事項不明,主要指行政機關在履行告知程序時,沒有告知將據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法律依據,或沒有告知將作出行政處罰的具體種類和幅度。告知的權利不充分,主要指行政機關在履行告知程序時,沒有依法告知當事人享有的陳述和申辯的權利,或雖然告知了但卻沒有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沒有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
對上述錯誤,筆者認為,應予以區別對待。如果行政機關因在告知程序中未能如實告知其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嚴重影響到當事人救濟權利的實現,則應視為行政機關沒有履行告知義務,依照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而對于行政機關在告知程序中雖然內容有欠缺,但總體上并未影響到當事人救濟權利的實現,則可認定為行政瑕疵,如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沒有其他程序問題,應維持其行政處罰決定。
三:告知的形式不合法
由于行政處罰法沒有規定告知程序應當采用的形式,實踐中有的采用口頭告知,有的采用筆錄,有的采用格式化的告知通知書等。形式不一導致在執法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有的執法人員要求當事人在空白的筆錄上簽字,然后才告訴他對其處罰的有關事項。
筆者認為,為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有必要對告知程序應有的形式進行嚴格的規定。如制作規范化的行政處罰告知書,在告知當事人的同時也送達給當事人,就可避免一些不合法行為的發生。
公權力也是需要群眾監督的,否則我們所信賴的“政府”很有可能會變成奴役人民的魔鬼。大家在自己的權利受到威脅時一方面要信任政府,但是也要注意監督政府有沒有違法問題哦。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話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3購入固定資產是否交納印花稅
2020-11-08車輛在質押情況下是否可以買賣
2021-02-27立約定金轉為預付款可以嗎
2021-02-19“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男方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6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旅游意外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1-27自殺是否可以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21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有關條文的細則釋義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