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997年1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46次會議通過,自1997年12月13日公布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查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的規定,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借貸,屬于違法借貸,出資人收取的高額利差應充抵本金,出資人,金融機構與用資人因參與違法借貸均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可分以下幾種情況處理:
1、出資人將款項或票據(以下統稱資金)交付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給出資人出具存單或進帳單、對帳單或與出資人簽訂存款合同,并將資金自行轉給用資人的,金融機構與用資人對償還出資人本金及利息承擔連帶責任;利息按人民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至給付之日。
2、出資人未將資金交付給金融機構,而是依照金融機構的指定將資金直接轉給用資人,金融機構給出資人出具存單或進帳單、對帳單或與出資人簽訂存款合同的,首先由用資人償還出資人本金及利息,金融機構對用資人不能償還出資人本金及利息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利息按人民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至給付之日。
3、出資人將資金交付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給出資人出具存單或進帳單、對帳單或與出資人簽訂存款合同,出資人再指定金融機構將資金轉給用資人的,首先由用資人返還出資人本金和利息。利息按人民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至給付之日。镥機構因其幫助違法借貸的過錯,應當對用資人不能償還出資人本金部分承擔賠償責任,但不超過不能償還本金部分的百分之四十。
4、出資人未將資金交付給金融機構,而是自行將資金直接轉給用資人,金融機構給出資人出具存單或進帳單、對帳單或與出資人簽訂存款合同的,首先由用資人返還出資人本金和利息。利息按人民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至給付之日。金融機構因其幫助違法借貸的過錯,應當對用資人不能償還出資人本金部分承擔賠償責任,但不超過不能償還本金部分的百分之二十。
本條中所稱交付,指出資人向金融機構轉移現金的占有或出資人向金融機構交付注明出資人或金融機構(包括金融機構的下屬部門)為收款人的票據。出資人向金融機構交付有資金數額但未注明收款人的票據的,亦屬于本條中所稱交付。
如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借貸行為確已發生,即使金融機構向出資人出具的存單、進帳單、對帳單或與出資人簽訂的存款合同存在虛假、瑕疵,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超越權限出具上述憑證等情形,亦不影響人民法院按以上規定對案件進行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輛質押到期是否可以直接處理
2021-01-18農村棚改,土地和房屋怎么補償合理
2020-12-13軍人可以離婚嗎
2021-02-14商標授權價格應該怎么確定
2021-03-15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遷戶口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9毆打他人怎么處罰
2021-02-25理財產品需要申報個人財產嗎
2021-01-26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連帶責任是否關系到子女
2021-02-07從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0-11-16農村集體土地房屋可以遺贈嗎
2021-01-18簽勞動合同時須告知勞動者哪些內容
2021-01-21強制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1-01-26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保險公司拒賠是否合理
2021-01-06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什么時候保險理賠不需要保單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