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埋藏物據為己有與不當得利的區別是什么
不當得利,指無法律上的原因,使他人受損而自己獲益的事實,要求他人致損和自己獲益是有因果關系的。發現埋藏物是指發現埋藏物的所在并予以占有的事實行為。因拾得遺失物,不符合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所以說拾得遺失物不是不當得利。
事實行為,也叫非表示行為:指非經行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種事實狀態即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如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等,也就是事實行為。
在我國民法通則中也曾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國家對走私文物罪的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進出境物品表》的規定,國家館藏的一、二、三級文物,即珍貴文物,禁止出口;此外,對于其它因出口會有損于國家榮譽,有礙于民族團結,或者在政治上有不良影響的文物,也禁止出口。刑法第151條規定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就是指國家館藏的一、二、三級珍貴文物和其他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對于除珍貴文物和其他國家規定禁止出口的文物以外的一般文物,即指公元1795年、乾隆六十年以后的,可以在文物商店出售的文物以及民間個人收藏的文物,則不屬于走私文物犯罪的對象。
1、走私國家三級文物之外的少量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或者是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攜帶少量三級文物之外的屬于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可以根據刑法第13條中的“但書”規定,認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以犯罪論處。
2、為收藏或個人欣賞而將自己所有的文物攜帶、夾帶出境的,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文物應依法收歸國家所有;如果有證據證明是帶出國外營利的,則應以走私文物罪論處。
我們作為國家的一員,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好文物,不能將其私藏甚至是變賣,近來國家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嚴懲,小編也在此提醒大家積極舉報偷藏文物古董的行為,不能讓這種不正之風繼續蔓延下去,這樣只會讓越來越多的文物受到破壞,如果您有任何法律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免費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孩子傷害了別人,父母是否承擔責任?
2021-03-15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按份共同保證先訴抗辯權
2020-11-25拖欠貨款的訴訟時效從何時開始計算
2021-02-23國內外的結婚程序
2021-03-06宣告失蹤的鄉村醫生會被收回證書嗎
2021-03-01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政府可否要求撤銷行政協議
2021-03-01賣家是否要按約付中介費
2021-02-21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河南技校女生實習期間汞中毒賠償調解結案
2021-01-13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不能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物品
2021-03-26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本案受讓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0-12-13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企業財產保險合同指的是什么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