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讓人須為善意
善意取得中的“善意”系指行為人在為某種民事行為時不知存在某種足以影響該行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種心理狀態。由于善意只是受讓人取得財產時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狀況很難為局外人得知,因此,確定受讓人是否具有善意,應考慮當事人從事交易時的客觀情況。
二、受讓人須通過有償的法律行為而取得所有權
依《物權法》第106條中關于“以合理的價格轉讓”的規定,善意取得不僅應基于有償的交易行為,而且以合理的對價為其成立條件。非通過交易行為而以受贈、繼承等方式無償取得財產的,不能發生善意取得的效力,否則將會造成各方利益保護上的明顯失衡;雖為有償行為但以明顯的低價轉讓財產的,亦不能構成善意取得(明顯的低價會影響到對第三人“善意”的判定)。
三、受讓人須實際占有由讓與人轉移占有的動產
善意取得的完成,以轉讓的動產已經登記或交付為要件,即“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如果無權處分人與受讓人雙方僅達成了轉讓標的物的合意而尚未辦竣登記或尚未交付,則只產生債的關系,不能發生善意取得,亦不能對抗財產所有權人,權利人得及時阻止其交易、收回標的物。只有當受讓人實際占有該動產時,才適用善意取得。
四、客體物須為動產
動產的公示以占有為原則,登記為例外。以登記為公示原則的動產,如航空器、船舶等,適用不動產善意取得制度的規定。占有委托物,它是基于真正權利人的意思而喪失占有之物。占有脫離物,是非基于真正權利人的意思而喪失占有之物,如盜品、遺失物等均屬占有脫離物。占有脫離物原則上不發生善意取得,而占有委托物則相反,原則上得發生善意取得。
五、讓與人須為無處分權人
善意取得與無權處分恒相對應,惟有在無權處分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第三人善意取得的問題,無權處分是善意取得的前提,而善意取得則主要適用于無權處分行為。當真正的權利人拒絕追認時,如果有償交易行為中的受讓人是善意的,無權處分的合同仍然有效,受讓人可以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
六、讓與人須為動產的占有人
善意取得中,因受讓人為善意受讓占有,故須有讓與人占有可資信賴,始有善意之可言,讓與人若非動產占有人,就沒有占有的公信力。占有僅須讓與人對動產有現實的管領力即可,而不以對動產的直接占有為必要。換言之,即使對動產為間接占有、輔助占有乃至瑕疵占有,也無不可。
在文中有詳細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09交通事故車輛保全后怎么辦
2021-03-15“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執行董事和監事權力哪個大
2020-12-06要求回避應該提交什么材料
2021-03-16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房屋改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3大學生學校吃壞肚子,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17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2020如何確認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什么特征
2021-03-13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拖欠農民工工資之后的經濟怎么補償
2020-11-15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本案張某的死亡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1-03-24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之間有哪些不同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