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因管理的含義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損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僅為他人),主動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法律事實。管理他人事務的人,為管理人;事務被管理的人,為本人。無因管理之債發生后,管理人享有請求本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的債權,本人負有償還該項費用的債務。無因管理是一種法律事實,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無因管理之債的產生是基于法律規定,而非當事人意思。
二、不當得利的含義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應負返還的義務。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
三、兩者的區別
1、解決問題不同
沒有法定的或約定的義務而管理他人事務,便在管理人與本人之間形成一種社會關系。法律欲想最佳地調整這種關系,則至少應規定如下問題:管理人以為本人謀利益的意思管理事務支出的必要費用,應有權請求返還;管理人因管理事務所獲得的利益,有義務交還本人;在可能的情況下,管理人有義務把管理的事務的事實及進展情況及時通知本人;管理人違反上述義務給本人造成損害時,應承擔賠償責任;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受到其他損失時,有權請求本人予以賠償。這些內容只有無因管理制度才能包攬。而不當得利制度只能解決其中的管理費用的償還和因管理事務所獲利益的返還,其他問題無法涉及。
2、制度目的不同
不當得利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受益人返還不當得利,因此在受益人為善意時,返還的范圍僅僅以“現存利益”為限,如果受益人未獲利益或因其善意使所獲利益喪失,則不存在返還問題。無因管理中,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很可能支出必要費用,但卻未必獲得利益。若以不當得利制度取代無因管理制度,則不利于對管理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3、制度意義不同
無因管理是立法鼓勵助人為樂、危難相助、見義勇為風尚的產物,其制度意義在于劃清侵權行為和互相幫助行為的界限。相形之下,不當得利制度就不具備同樣的目的與功能。
在判斷一個法律現象是無因管理還是不當得利時,還可從主觀角度予以判斷:如果行為人是為了他人利益而進行管理行為,則屬于無因管理,如果行為人在主觀上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客觀上給他人帶來利益,給自己帶來不利益,則構成不當得利。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或是還有其他疑問,歡迎您在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24被政府質押的房子能買嗎
2021-03-01網上交通違章多久時間處理完
2021-01-21訴訟離婚的條件是什么,如何提離婚訴訟
2021-01-09公司破產的清償順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2安置房沒拿到房產證可以贈與嗎
2020-12-06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現金價值的計算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1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人身保險的保險金額是由投保人承擔嗎
2020-11-1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06人身意外保險購買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保險公司精算師制度問題有哪些
2021-01-18房屋贈與期間拆遷補償怎么辦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