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因管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第一,無權代理中行為人即無權代理人所實施的代理行為一般為民事行為,而無因管理中行為人即管理人所為的管理行為既可以是民事法律行為,也可以是事實行為。正因為如此,無權代理的行為人須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而無因管理的管理人卻不必一定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按照《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無權代理則為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而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所以在無權代理中必有相對人即與無權代理的行為人為民事行為的第三人。而無因管理強調的是管理本人的事務,該事務的管理可以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也可以不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因此,在無因管理中不以有相對人為必要。
第二,無權代理行為是行為人以本人名義實施的行為,若行為以自己名義實施民事行為則不為“代理”(我們這里不涉及間接代理問題)。而無因管理并不以管理人以本人的名義進行管理為要件,管理人以何人的名義管理事務并不會影響無因管理的構成。所以,在無權代理中行為人須明確知道本人為誰;而在無因管理中不以管理人明確知道本人為誰為條件,只要管理人知道自己所管理的事務為他人的事務即可。當然,在管理人以自己名義進行管理時,其所管理的事務是屬于自己的事務還是屬于他人的事務,若在外觀上不能確認,須由管理人負舉證責任,以證明其所管理的事務非為自己的事務。
第三,無權代理行為不以行為人有為本人謀利益的意思為條件,而無因管理卻要求管理人須有為本人謀利益的意思。關于如何判斷管理人有無為本人謀利益的意思。學者中觀點不一。但在無因管理須以管理人有為本人謀利益的意思為構成要件上,學者并無不同意見。我國《民法通則》中明確要求管理人是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這就要求管理人有為本人謀取利益的管理意思。行為人有無管理意思,是構成無因管理的基本要件,是無因管理之所以阻卻違法的根本原因,也是無因管理與無權代理的基本區別。法律之所以承認無因管理為合法行為,鼓勵無因管理行為,也正是因為無因管理從其實質上說是一種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行為。當然,管理人有為他人管理的意思,并不要求管理的后果完全利于本人而于自己無關。管理人管理的后果利于本人而對自己也有利的,不影響無因管理的成立。管理人有管理的意思也不要求管理的后果形式上利于本人,只要管理人有為本人謀利益的意思雖其管理的結果形式上不利于本人但符合本人的根本利益的,也可成立無因管理。
第四,無權代理是法律不鼓勵的行為,而無因管理是法律上鼓勵的行為。無權代理行為原則上對本人不發生效力,除經本人追認者外,無權代理的行為人應自行承擔其所實施的行為后果,而本人并不承擔該行為的法律后果。而無因管理的管理人是將管理的利益歸于本人的,管理行為的最終后果須由本人承擔。就其行為人與本人關系的實質上說,無權代理是不合法的干預他人事務的行為,而無因管理是合法的“干預”他人事務的行為。
第五,無權代理主要是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而無因管理是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的關系。依《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無權代理“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因此,無權代理制度解決的是由何人承擔無權代理行為的后果問題,是在行為人與第三人之間發生債權債務關系。就無權代理行為的效力而言,除由本人追認者外,僅對行為人發生效力,而對本人無效。所謂對行為人發生效力也即是由行為人承擔該無權代理行為所設定的權利義務。當然,在無權代理中,第三人有撤回權。因無權代理而給第三人造成損害的,應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而本人不負責任;相反,行為人的無權代理行為給本人造成損害的,行為人也應向本人負賠償責任(這種責任屬于侵權的民事責任),但第三人不對本人承擔責任,只有在第三人為惡意的情況下,即“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依《民法通則》第93條規定,無因管理的管理人“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出的費用。”因此,無因管理制度解決的是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的關系,與第三人無關。無因管理一經成立,即在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發生無因管理之債:管理人為債權人,得請求本人償付其進行管理或者服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本人為義務人,有義務償付管理人實施管理行為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無因管理的含義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損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僅為他人),主動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法律事實。
無權代理的含義
無權代理是指在沒有代理權的情況下以他人名義實施的民事行為的現象。可見,無權代理并非代理的種類,而只是徒具代理的表象卻因其欠缺代理權而不產生代理效力的行為。無權代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包括表見代理和表見代理以外的無權代理。狹義的僅指表見代理以外的無權代理。在中國,無權代理一般指后者,即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所進行的代理。
無因管理與無權代理從根本上說是民法中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因為兩者有其相似性,因此將兩者的區別弄清楚還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歡迎您在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3-25調崗申請怎么寫
2021-01-26租房收定金反悔怎么辦
2020-12-10上海醉駕追究幾年刑事責任
2021-01-11破產債權如何確認和抵銷
2021-02-14辦理未婚證明需要帶什么
2020-11-26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不動產登記公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什么
2021-03-05出售民間偏方治病出售民間偏方都構成銷售假藥罪嗎
2020-11-15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家庭財產保險條款
2020-12-02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保險公司不理賠可以訴訟到法院嗎
2021-01-15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轉包嗎
2020-12-10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1-03-01土地轉讓年限是多久
2020-11-18拆遷補償款夫妻如何分割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