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的手機是否屬于無因管理
如果只是單純的撿到手機并及時歸還的,則不屬于無因管理;如果手機有損壞,拾得人維修了手機,那么就可能構成無因管理。
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有如下四點:
(一)一方面取得財產上的利益。
取得財產上的利益,是指因一定事實而增加財產總額。
不當得利的成立須以一方取得財產利益為首要條件,若僅致他人損害,而自己并未獲得利益,即使負賠償責任,也不構成不當得利。
此處的利益,既包括財產的積極增加。財產的積極增加,是指權利的增強或義務的消失,使財產范圍擴大,如取得所有權、知識產權、所有權上負擔的除去等;財產的消極增加,是指財產本應減少卻因一定事實而未減少所產生的利益,如本應支出的費用而沒有支出,實際上等于增加了財產。
(二)他方受有損失。
指因一定的事實,使他人的財產總額減少。若僅有一方獲利而無他方受損,則不能構成不當得利。
此處的損失,既包括財產的減少,也包括財產的消極減少。財產的積極減少,是指現存財產的減少。財產的消極減少,是指財產本應增加而未能增加。
(三)取得利益與受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
不當得利的成立,以利益和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條件。即一方受損是他方獲利所致。至于損失與利益的范圍大小是否一致,形態是否相同,在所不問。
在返還利益時,利益小于損失的,以利益為準,利益大于損失的,以損為準。超出損失部分的利益,在扣除有關費用后,收繳國庫。
(四)沒有法律上的依據。
沒有法律上的依據,是指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依據。可見沒有法律的依據,是對于獲得利益而言的,并不要求取得權力或財產也無合法依據。如加工人取得加工物的所有權是合法依據的,但他取得的該項利益卻無法律上的依據,因此,應按不當得利制度返還該項利益。
如果取得利益有法律上的依據,即使相對人受有損失,也不構成不當得利,如贈與。沒有法律上的依據,即包括取得利益時沒有依據,也包括利益取得時有依據,爾后該依據消滅。如果買賣被撤銷,一方從對方獲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對方。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這個問題進行的相關的解釋,我想各位讀者朋友也對這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要弄清楚相關的法律術語,來開拓自己的法律知識面。如果各位讀者朋友對這方面還有其他的相關問題,歡迎來咨詢律霸網的相關法律顧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輛事故沒結案能年檢嗎
2021-01-01合同一方可以是兩個主體嗎
2021-01-20如何收養非婚生子女
2021-01-20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4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20年后勞動關系會自動解除嗎 該案已中止審理 等待中院類似案例
2021-01-18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嗎
2021-03-04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什么原則
2020-11-13車險拒賠可以起訴業務員嗎
2021-01-12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保險理賠誤工需要打工資流水嗎
2021-03-24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