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辯權的效力如何
《合同法》第69條“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該條規定了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律效力。
1.暫時中止履行合同債務。一般而言,不安抗辯權亦是一種延期抗辯權。因為中止履行合同債務,只是暫時中止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合同債務,而并非終止合同債務或者消滅合同債務。因此,倘若應當后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提供了適當擔保或者作了對待履行,不安抗辯權即行消滅,主張抗辯權的應當先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就應當恢復履行自己的債務。
2.解除合同。行使不安抗辯權的當事人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也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所謂“解除合同”,就是終止合同關系,或者消滅合同關系,換言之,就是終止合同之債,或者消滅合同之債。這就是說,主張不安抗辯權的應當先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對方未于合理期限內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提供適當擔保情形下,即有權解除合同,消滅對方的請求權。因此,不安抗辯權在這一情形下的行使,即由延期抗辯權變成了永久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行使的限制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只能發生在同時給付的雙務合同之中。
雙方當事人所負擔的給付應當同時提出,相互交換。比如買賣合同,如當事人沒有約定,買方的價金交付與賣方的轉移財產權應當同時進行。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可以行使不履行合同的抗辯權,拒絕向對方給付,在對方履行不完全或有瑕疵時,也可以主張合同未經正當履行的抗辯權。
(二)后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適用于有先為給付義務的雙務合同中。
按照法律規定、合同性質或當事人的約定,合同的一方存在先為給付的義務,在其未為履行義務前,無權請求對方履行義務,而對方對其請求享有拒絕的權利。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約定條件,則后履行一方享有拒絕履行其相應履行請求的權利,這是后履行抗辯權的適用范圍。
如果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在履行義務之前,發現對方的財產、商業信譽或其他與履行能力有關的事項發生明顯惡化時,可以主動中止履行義務,此為不安抗辯權的適用范圍。
(三)先訴抗辯權則適用于承擔一般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對主債權人的抗辯。在主債權人未就主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前,保證人可行使抗辯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19留置權必然優于抵押權是錯的嗎
2021-01-23勞動者如何快速有效討薪
2021-01-18撫養費包括教育費嗎
2021-01-31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購買年金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3-26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被保險人過錯的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3-21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哪些問題涉及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3-06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是什么
2021-01-01保險合同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3-16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21運輸工具保險的險種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