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責任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規定:
1、履行不能。
履行不能即當事人想履行但是由于主客觀原因不能履行。
按不同的標準可分為主觀履行不能和客觀履行不能、自始不能和事后不能、全部不能和部分不能、一時不能和永久不能。應注意的是,如果履行同時符合自始不能、客觀不能、永久不能和全部不能,此時合同是無效的,而不是違約的問題。
2、拒絕履行。
拒絕履行即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后,一方當事人能夠履行而明確表示不予履行。
3、遲延履行。
遲延履行即合同履行期屆滿,債務人能夠履行而未履行,也沒有明確表明將不予履行。
4、不完全履行。
不完全履行即已經履行但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的約定。
(1)瑕疵履行(交付的標的物不合格)
(2)加害履行(交付的標的物不但不符合合同約定,還給對方造成其他損失。)
加害履行既是違約又是侵權,構成違約與侵權的競合。
債權人違約的構成條件有哪些
債權人延遲或者稱受領延遲,是指債權人對于以提供的給付,未為受領或者未為其他給付完成所必須的協力的事實。
債權人遲延的構成,需具備以下要件:
(1)債務內容的實現以債權人的受領或者其他協助為必要;
(2)債務人依債務本旨提供了履行;
(3)債權人受領拒絕或者受領不能。所謂拒絕受領,是指對于已提供的給付,債權人無理由地拒絕受領。所謂受領不能,是指債權人不能為給付完成所必需的協助的事實,包括受領行為不能及受領行為以外的協助行為不能,系屬債權人于給付提出時不在家或者出外旅行或者患病,無行為能力人因缺法定代理人不能受領,縱令債權人于其他時刻或者在其他條件下得受領該給付,仍不失為不能受領。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五百七十七條 【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 【預期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違約的表現形式包括履行不能、拒絕履行、延期履行和不完全履行,如果包括這幾種違約,那么就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可以選擇進行賠償也可以繼續履行義務。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眼皮什么情況下會鑒定為醫療事故
2020-11-13注冊資本必須是現金嗎
2021-01-13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可以重組
2021-01-01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已經離婚了還算婚姻糾紛嗎
2020-11-09遺產的范圍有哪幾種
2020-12-09喪偶的兒媳和女婿的繼承權
2021-03-11哪些情形可以變更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3-10單位終止合同提前多久
2020-12-10女職工產假時間如何保證,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保障
2020-12-11保險合同的輔助人可以有哪些
2020-11-21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保險合同包括哪些形式
2021-01-28解除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07杭州拆遷安置房能否上戶和買賣
2021-01-29拆遷安置房交易有限制嗎
2020-12-07買拆遷安置房應該特別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6拆遷過程中的補償到底和戶口有沒有關系
2021-01-04拆遷人的基本義務是什么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