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賠償范圍,是指國家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并對造成的損害給與賠償的范圍,即國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范圍。對行政賠償范圍的概念,應該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其一,它表明的是國家對因其損害的哪些行為負責;其二,國家應當對那些受到損害的權益負責。
我國《國家賠償法》除在第二條對國家賠償作出高度的概括性的規定,即“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1]外,在《國家賠償法》的第三、四、五條中,進一步界定了國家可賠償的侵權行為的范圍和可賠償的損害范圍。對于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主要是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兩方面,而造成行政賠償的前提恰恰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時的侵權,所以行政損害賠償也應該從人身權的損害賠償和財產權的損害賠償兩方面界定。
第一、行政賠償范圍中的人身權損害賠償
人身權是法律基于民事主體人格或身份而產生的一項法律權力,其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他不具有直接的財產屬性,是非財產權。從人身權的原意來看,它是公民人身的自由權之一,即一個人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則,就可以不受其他干擾,去自由的做他想做的事。一切人都擁有人身權,因此人身權是絕對的,也是專屬的。人身權在我國的《憲法》和《民法通則》中都有明確的規定。我國的《國家賠償法》在規定行政賠償范圍時,將人身權損害賠償作出明文規定,其中最主要的兩項是人身自由權的損害賠償和生命權的損害賠償。
首先是人身自由權的損害賠償。我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侵犯人身自由權的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拘留和違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權的行政強制措施,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由國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有定義中可以分析得出來,侵犯人身自由權的行政行為主要包括:違法拘留、違法勞動教養、違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
其次是生命權的損害賠償。我國憲法規定生命健康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即公民依法享有生命不受非法剝奪,健康不受非法損害的權利。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對生民健康權做出了明文的規定,1988年我國加入《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因此該公約也是我國的法律的組成部分,結合公約和我國國家賠償法,國家在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方面,而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以暴力毆打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人身傷害或者死亡、其他行為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壞軍人婚姻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21律師有后付費的嗎
2021-03-24如何預防留學生眾籌網絡詐騙
2021-02-20變更小孩監護人必須滿足的條件
2021-01-05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是多少
2021-03-02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認定
2020-11-25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定記載事項?
2020-12-26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原保險與再保險區別在哪里
2021-02-12公眾責任險承保方案
2021-01-10校方責任保險與學生平安保險的區別
2021-02-14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證的辦法機構是哪一個
2020-12-09農村機動地能買賣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