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證券市場監管與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
1.證券市場行政化監督導致市場行為扭曲。由于證券市場監管是在計劃經濟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因此,其監管手段不可避免地傾向于行政手段和計劃管理,通過發布指令計劃、通知、規定以及方針政策的形式來監管。在行政管制性市場中,政府監管部門與市場參與主體處于一種信息不對稱狀態,行政管制并不能按照市場內在規律進行規制市場。如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重要條件是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必須達到10%,這實際隱含著監督部門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契約。在這一契約中,上市公司經理是代理人,掌握著公司的真實會計信息。為了獲取再融資資格(配股、增發或發行可轉債),上市公司具有強烈的動機利用現有信息不對稱和契約的不完備性(即僅以凈資產收益率等少數指標決定再融資資格)對利潤進行操縱,從而達到再融資的目的。
2.監管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增加了監管的難度。監管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滯后于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立法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系統考慮。雖然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規范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已初步形成了中國證券法規的基本框架,但是,許多現行的法規和條例互相矛盾。例如《證券法》第76條規定:國有企業不能炒作上市公司股票,但證監會在其后又規定三類企業可以用自有資金在二級市場上交易股票。自有資金和信貸資金的區分具有相當的難度,因此,信貸資金不能流入股市的規定很難實施。同時隨著證券市場的迅速發展,又出現了許多現行法規和條例無法解決的新問題。如國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問題,有關企業收購和資產重組的法律問題等,現有法規均未給出既符合中國國情又接近國際慣例的明確規定;缺乏與《證券法》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和相關法律,如《證券交易法》、《證券信譽評級法》、《信托法》等,《公司法》缺乏有效保護少數股東權益的條款,與國際慣例不符合;此外,在諸如國際化、同股同權、信用期貨、期權期指交易、場外市場地位等問題上仍是一片空白。而證券法規體系不完整不可避免地帶來可操作性差等問題;在法律手段運用上,表現為可操作性差、執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證券法規體系,影響了這一重要手段的有效實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買賣合同草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0個人股份轉讓書怎么寫
2021-03-01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的效力
2021-02-11認繳期限未屆至股東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19公司股權變更后多久可再次變更
2021-01-31交通事故中要做哪些司法鑒定?保險可以賠償多少費用?
2020-12-04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放棄撫養權需要公證呢
2021-01-01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合同保全有哪些意義
2020-11-08怎么擬定合同有免責條款
2020-12-02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把房產證抵押需拿出房產證嗎
2021-02-04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懷孕期間可以要求調崗位嗎
2021-01-03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房多錢少購足人身保險再投資方為御險上策
2021-03-13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保險經紀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02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及步驟一般包括哪些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