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理股票期權制度
經理股票期權制度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是一種旨在解決企業"委托--代理矛盾"、報酬和風險相對稱的長期激勵制度。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理股票期權制度作為股權激勵的典型方式在國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根據布萊克與斯科勒斯期權定價理論估算得到的結果顯示,在1998年全美100家大企業的薪酬中,有53.5%的薪酬來自于股票期權;《財富》排名前1000位的美國企業中,已有90%的企業對經理人員實行了經理股票期權激勵制度。而在我國,許多新興的民營高科技企業也對經理股票期權制度青睞有加。
經理股票期權是公司給予公司重要雇員(尤其是高級經理人員)的一種購買本公司股票的選擇權,持有這種權利的人員可以在規定的時期內以行權價格(即股票期權合約的約定價格)購買公司一定數量的股票,并有權在一定時期后將所購入的股票在市場上出售,但股票期權本身不可轉讓。股票期權實質上是公司給予其高層管理人員的或有報酬,該報酬能否取得完全取決于公司激勵目標(股價超過行權價格)能否實現。
二、經理股票期權制度產生的理論基礎
現代企業是財務資本和經理知識能力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雜合約,企業里的人力資本保證了企業的非人力資本的保值、增值和擴張。如何充分動員企業里的各種人力資本,即發展"激勵性契約"成為有效利用企業財務資本的前提,也因此日益成為當代保持企業競爭力和生產力的中心問題。
經理股票期權成為一種企業首選激勵制度安排,是委托方(制度的安排者,一般是企業股東)與受托方(激勵對象,一般是企業經理人員)長期博弈的結果。
企業經理人員是企業股東的代理人和受托者,受委托者(企業股東)的委托來經營管理企業,委托者與受托者之間存在給定契約不完備、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由于給定契約不完備,企業家精神即企業家的價值取向成為決定企業經營成敗最關鍵、最重要的因素。在固定支薪制度下,企業的經營成敗與經理人員的收益之間表現出弱相關性,因此,企業家的積極進取精神不會自發形成,相反,這種弱相關性還會誘導出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道德風險--經理人員出于對個人收益率的考慮,、可能會傾向于放棄那些短期內會給公司財務狀況帶來不利影響卻有利于公司長期發展的計劃,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也損害了股東的利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必須調整激勵制度的安排。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間經過多次博弈,最終選擇了經理股票期權激勵制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提前解散時怎么賠償員工
2021-01-21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費用支付原則是怎樣的呢
2020-12-25買房貸款辦不成違約怎么辦
2021-03-22求職者對試用期有哪些誤區
2021-03-20居間方對合同履行是否有保證責任
2021-01-24賣方逾期交貨能雙倍要求返還定金嗎
2020-11-27如何解除訴訟保全擔保申請
2021-01-16調解撤訴的案子是一審終審嗎
2021-01-27交通事故的法醫鑒定
2020-11-25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什么情況必須先進行勞動仲裁
2020-12-24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什么是定期壽險,哪些人適合購買定期壽險呢
2021-01-14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交通全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17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什么保險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