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了解兩個概念。利息和利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袄ⅰ笔莻鶆杖讼騻鶛嗳酥Ц兜呢泿艌蟪辏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的利息是貸款人給予借款人的一種物質鼓勵?!袄省笔窃谝欢〞r期內貸款人付給借款人的利息數與存款數的比例。利息與利率的關系為:利息=本金×天數×利率。因此,利息與利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當事入因利率發生爭議,并不必然導致利息約定不明。由于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多為急用,且多發生在親友之間,所以,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或者借款合同的主要條款采用口頭形式比較普遍。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11條的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不一定要支付利息,因為許多情況下自然人之間的借款不是出于營利目的,而是出于親情、友情等情感因素。當然當事人也可以約定支付利息。當事人對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無息借款,債務人可以不向債權人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利率的確定也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利率限制的規定。對自然人借款利率作出限制,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債權人高利放貸的行為。這些都與向金融機構借款有著很大的不同。一般情況下,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債務人都需要根據借款的期限等情況向債權人支付利息。
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問題》對民間借貸的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民間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該規定明確民間借貸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過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近些年來,我國在司法實踐十對高利借貸行為的認定也是依據該規定處理的,因此,在沒有新規定的情況下,自然人之間借款利率的確定不得違反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4條對借款雙方因利率發生爭議的問題,已經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即“借款雙方固利率發生爭議,如果約定不明,又不能證明的,可以比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該規定雖然是在合同法施行前制定實施的,但與合同法沒有根本的抵觸,因而在未廢止前,仍應當是有效的。即對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在當事人約定有利息的前提下,如果雙方對借款利率約定不明,又不能證明的,可以比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公司裁員答應賠償不給怎么辦
2021-03-21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違反競業限制造成實際損失如何舉證
2020-12-1160歲員工為什么要簽勞務合同
2021-01-04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去勞動局投訴,勞動局會過來處理嗎
2020-11-16人壽保險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1-03-25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3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五條
2021-01-21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有哪些,以及有哪些方式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