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罪與非罪行為界限的區分中,主要應當注意以下兩個標準:
(1)主觀方面標準。本罪主觀方面是故意,如果是因過失,如不知道某一商標已被他人注冊,或者是自己首先使用的商標沒有注冊,卻被他人搶先注冊,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仍繼續使用的,都不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
(2)犯罪情節標準。假冒注冊商標罪是情節犯。行為人具備本罪主體、主觀等要件并實施了“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相同的商標”的行為,還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方可構成犯罪。關于情節嚴重的具體標準,《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已經做出規定。
2.一罪與數罪的界限
在實踐中,往往發生這樣的案件:偽劣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為了順利地將偽劣商品出手牟利而在其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對此,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明確規定:“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同時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具體而言,上述情形屬于牽連犯,應當根據“從一重罪從重處罰”的原則處斷,即應當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和假冒注冊商標罪中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李吉超律師(18646396912),男,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執業律師,黑龍江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訴訟法學專業。 具有良好的正規法學教育背景、深厚的法學理論素養,通曉國家現行重要法律、法規。自擔任執業律師以來承辦過大量案件,包括刑事、民事、經濟、勞動爭議在內的各類典型案件,長期奮斗在法律實踐工作的最前沿,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反對脫離實踐而空談理論;具有十分豐富的訴訟實戰經驗和處理各類法律事務的實踐經驗;深得當事人一致好評。諳熟國家立法和法學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以及司法實踐的最新動態。 堅持以誠信和正直取信于當事人;不唯上,不唯權,不唯書,不唯錢;不做高高在上的學者,也不做挑詞架訟的訟棍;堅持維護當事人利益至上,維護公平與正義至上,為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公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
關于三級乙等醫療事故的規定
2021-02-26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11當股東權利受侵害時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25別除權與其他破產程序中的權利相比有何不同特征
2021-03-18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申請回避的理由
2021-03-03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何時能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04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深圳一女子墜橋身亡,能獲人身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14誰負責對外資保險公司實施監督管理
2021-01-13尾燈噴熏黑膜被追尾了保險會賠嗎
2021-01-06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車險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合法的
2021-01-15家財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以及如何計算賠償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