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姓名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具體情形又有哪些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一、侵害姓名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1、侵害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的規定,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一般由作為的方式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包括:(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2)盜用他人姓名:未經權利主體的同意或授權,擅自以權利主體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從事不利于權利主體、不利于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是盜用他人姓名的行為。(3)假冒姓名: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頂替、冒充他人姓名進行活動。
2、行為人的過錯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應以行為人主觀上的故意為要件。行為人故意的情況下,其行為構成侵害他人姓名權,如果行為人因過失而將他人的名字弄錯,不應認定為侵害姓名權。在實踐中,我們一概以故意實施的行為即構成侵犯姓名權,過失則不構成侵害姓名權,在侵害姓名權的訴訟中,原告只要證明被告實施了侵權行為,就可以推定被告有過錯,而被告是否存在過錯,則要由被告自己舉證加以證明。
3、損害后果
侵害行為人只要實施了盜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就可以認定已經造成了損害后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別的損害事實,即可主張權利。4、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1、侮辱、丑化他人姓名的行為
他人的姓名還代表本人的形象和尊嚴,應得于社會公眾的尊重,不允許被丑化和侮辱?,F實生活中,有人為侮辱他人,故意將他人的名字為自己的寵物或后輩命名,讓他人產生一種受侮辱的感覺。這便是侮辱、丑化他人姓名的行為,構成侵權。
2、不使用他人的姓名
姓名是正當的指示手段,指明某人時,應使用其人姓名。應當使用他人姓名而不予使用,也可以構成侵權。邊種侵權行為的行為人,是負有使用他人姓名的義務人。負有使用義務而不使用,為不作為的侵權行為。這類侵權行為主要包括:1、應稱呼而未稱呼。指明某人時,應使用其人之姓名,否則其人之姓名權即受侵害。2、不稱呼他人姓名而代以諧間。
3、干涉姓名權
具體可分為干涉姓名決定、使用和變更幾種:一是干涉命名權。這種行為主要指干涉公民給自己命名。二是干涉使用權。姓名的使用,為姓名權專有,他人不得干涉。三是干涉改名權。姓名的變更,應由姓名權人自主決定,他人無權干預。
因此,姓名權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自身很重要的一種權利,在實際中有關侵犯姓名權而引發的法律糾紛層出不窮,我們有必要掌握相關法律知識,才能更好的依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損害九級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盜竊多少錢才構成犯罪和判刑
2021-02-14危險駕駛罪判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01關于子女探視權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社交軟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證據嗎
2021-01-13存款證明辦理需要哪些材料,可以異地辦理嗎
2021-01-07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建筑工程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1人身保險公司需要承擔怎樣的義務
2021-03-25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保險受益人依法討回賠償金
2021-02-21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義務責任
2021-01-10宅基地沒蓋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