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計主體,即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明確這個前提,即明確了會計為誰(哪一主體)記賬和編制報表。會計主體不僅和其他會計主體(除本企業單位以外任何企業單位)相獨立,而且也獨立于其本身的業主之外。
2、持續經營,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亦即企業將按照既定的經營方針和預定的經營目標無限期地經營下去,而不會終止清算。在組織會計工作時,是以會計主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不會面臨破產清算為前提。有了這個前提,企業會計主體所持有的資產將按預定目的在正常經營過程中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擔的債務將按預定日期償還。這個假設為各項費用分配方法的確定提供了依據,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能進一步建立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原則,如歷史成本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等。
3、會計分期,指人為地將持續不斷的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劃分為一個個首尾相接、間隔相等的期間,叫做會計期間。確定會計期間有利于分期確定費用、收入和利潤。分期確定各期初、期末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數額,據以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分期規定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是適時總結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情況的前提條件之一。只有規定固定的會計期間才能把各期的工作成果進行比較。會計期間通常為一年,叫做會計年度。年內還可再細分為季度和月份。我國會計期間的起訖日期采用公歷日期。
4、貨幣計量,是指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境外企業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報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會計的基本特征之一即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必須通過貨幣計量予以綜合反映。盡管計量標準有實物、勞動和貨幣三種,但財務會計只能用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單位。貨幣計量前提中實際上還含有幣值不變的前提,即按國際會計慣例,當貨幣所代表價值波動不大,或者前后波動能夠相互抵消時,在會計核算中可以不考慮這種變化因素。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沒有各執一份有效嗎
2021-02-28雇傭關系的法律認定條件
2021-01-28散播公民隱私如何處理
2020-11-11交通事故起訴狀中的被告有哪些
2021-01-16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私刻公章構成表見代理嗎
2021-01-24托收承付的承付期為多久,結算條件又是怎樣的
2021-01-10家暴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2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人壽保險的辦理和理賠途徑是什么
2020-12-30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被保險人死亡由誰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義務
2021-02-26飆車致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賠
2020-11-22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義務責任
2021-01-10道德危險 MoralHazard
2020-12-19土地上如何設立承包經營權
2021-03-24如何寫荒地承包合同
2020-12-23土地出讓可附條件嗎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