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人身的賠償有怎樣的范圍
人身傷害損害賠償的一般原則為賠償由此造成的財產損失。對于因人身傷害所引起的財產損失的賠償,應依損害的情況和程度作不同處理。
1、一般傷害。
一般傷害是指經過治療可以恢復健康,并未造成殘廢的人身損傷,對于一般傷害的賠償范圍,基本上應當包括醫療費、住院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護理費、治療期間的交通費和誤工工資等。由于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結構工資制,獎金已成為工資的組成部分,原則上應予賠償,此外,對于醫療費的數額應以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和有關醫藥單據為憑。誤工工資則依醫院出具的病休證明確定的日期并按受害人的日平均工資或實際收入標準計算。
2、人身殘廢。
人身殘廢是指受害人身體遭受傷害,致使部分肌體喪失功能,不能再恢復,因而全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確定是否殘廢及其程序應依法律規定,如果一時難以確定,可先按一般傷害處理,待傷情穩定證實確已殘廢的,即作殘廢處理。對于殘廢者,除賠償必要的醫療費用外,還應根據其勞動能力喪失的程度和收入減少的情況,賠償因不能工作而減少的收入和殘廢者的生活補助費。賠償的生活補助費,一般應補足到不低于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的標準。
3、致人死亡。
對于因違法行為致人死亡的,除賠償因死者在死亡前因醫療或搶救其生命所花的醫療費用外,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用等。“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是指能夠滿足生活必需的費用,其數額的確定,以不超過當地實際生活水平面為準。如果死者為未成年人,其生前并無獨立的經濟收入,也無撫養負擔,就談不上賠償減少的收入和生前扶養人必要的生活費問題。關于支付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生活費的年限,我國《民法通則》無明文規定,但相關法規及司法解釋有具體規定。
人身損害賠償最長訴訟時效
按照《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最長訴訟時效為20年,這是法律規定的訴權保護最長期限,超過這一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便失去訴權,不再受法律保護。(第32條第1款);《產品質量法》訴訟時效規定一律為2年(第45條第1款);《環境保護法》訴訟時效規定一律為3年(第42條);按照特別法優于普通法的法律適用原則,不能完全適用《民法通則》特殊時效的規定,保護請求權。最長時效也有特別法的特殊規定,如《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請求權滿10年喪失(第45條第2款),而不適用《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的20年最長訴訟時效,需要引起特別注意。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時效起算點訴訟時效是決定著案件的實體審理能否進行,決定著當事人的實體權利能否得到法律保護。人身損害賠償類糾紛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界定問題,是長期困擾民事審判的一個難點。
人身損害賠償一般訴訟時效的計算
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兩年,但最值得研究的是期間的起始計算,而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侵權行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容易的,對于人身損害賠償時效的起算卻是復雜的,這是因為受害人必須在起訴前知道自己所受財產損失的具體數額,否則無法起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88年4月2日)第168條“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因此,侵害身體權的侵權行為一經實施完了,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訴訟時效就開始計算。對于侵害健康權的,要分受傷之日、侵害時不能發現的傷害確診之日的不同來計算訴訟時效。對于造成喪失勞動能力的,須在確認勞動能力喪失的程度后,才開始計算訴訟時效。
人身損害賠償中被撫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
(1)被撫養人在18周歲以下
城鎮居民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元×(18-被撫養人實際年齡)÷對被撫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受害人死亡的,不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農村居民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元×(18-被撫養人實際年齡)÷對被撫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受害人死亡的,不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2)被撫養人在18-60周歲之間
城鎮居民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元×20年]÷對被撫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受害人死亡的,不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農村居民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元×20年]÷對被撫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受害人死亡的,不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3)被撫養人在60-74周歲之間
城鎮居民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元×[20年-(被撫養人實際年齡-60歲)]}÷對被撫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受害人死亡的,不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農村居民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元×[20年-(被撫養人實際年齡-60歲)]}÷對被撫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受害人死亡的,不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4)被撫養人在75周歲以上
城鎮居民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元×5年]÷對被撫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受害人死亡的,不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機關出臺的文件不合法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嗎
2020-12-27知識產權是財產權利嗎
2020-12-03民間借貸判決生效后下一步怎么辦
2021-02-04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2020-12-22強制傳喚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2-12被脅迫結婚者如何進行救濟
2020-12-28房子是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配
2021-02-20學徒是雇傭關系嗎
2020-11-20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投保壽險時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壽險的保險金如何給付
2021-02-11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2020-11-17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起算時點
2021-02-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021-01-07投保意外險必須注意的幾點
2021-02-11土地出讓金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