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泄露個人信息民事違法的法律規定
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二、泄露個人信息民事違法的法律注解
1、從犯罪構成各方面綜合來看,修正條款的規定應認定為兩罪,即“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購買、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2、“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犯罪主體列舉性的表述為“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上述列舉的五個單位以外的其他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是否屬于本罪的犯罪主體范圍,取決于對條款中的“等”字的解釋。個人認為,從目前公民個人信息受到侵害的客觀情況看,本罪的犯罪主體應作擴張性解釋,將合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單位均作為本罪的犯罪主體。
3、我國尚未制訂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如果國家法律、法規或者規章中沒有相關的針對公民個人信息收集、管理的單位及工作人員的義務性規定,相關單位及工作人員也就缺乏了成立本罪的前提性法律義務。因為修正條款要求“違反國家規定”,因此,即便前述存在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嚴重行為,也不宜將其認定為犯罪。
4、公民個人信息外延過大,修正條款中表述的“個人信息”的范圍有待進一步明確。
5、修正條款罪名的成立還要求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何為“情節嚴重”應及時作出相關的司法解釋,以利于司法實踐中的準確認定。
三、個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有哪些
1、網絡購物要謹防釣魚網站。登錄購物網站時要核實網站的域名是否正確,審慎點擊商家從即時通訊工具上發送的支付鏈接,以防陷入釣魚網站騙局。
2、妥善處置快遞單、車票、購物小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單據。對于已經廢棄的包含個人信息的資料,一定要妥善處理好。不經意扔掉,可能會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導致個人信息泄漏。
3、身份證復印件上要寫明用途。在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區域注明“本復印件僅供××用于××用途,他用無效”和日期。復印完成后要清除復印機緩存。
4、簡歷只提供必要信息。簡歷中不要過于詳細填寫具體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個人信息。在微博、qq空間、貼吧、論壇等社交網絡要盡可能避免透露或標注真實身份信息。
6、慎在微信中曬照片。曬照片時一定要謹慎,不曬包含個人信息的照片,要通過設置分組來分享照片。
7、慎重參加網上調查活動。參與此類活動前,要選擇信譽可靠的網站,認真核驗對方的真實情況,不要貿然填寫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8、免費wifi易泄露隱私。使用無線wifi登錄網銀或者支付寶時,可以通過專門的app客戶端訪問。為了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最好把wifi連接設置為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九條:“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泄露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千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單位有前款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有前兩款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非法泄露公民個人信息怎么認定?
(一)公民個人信息
公民個人信息指反映公民個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會生活經歷及家庭、財務狀況,也包括公民在社會生活過程中取得、采用的個人識別代碼。具有以下特征:
1、與公民個人直接相關,能夠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體特點;或是一經取得、使用即具有專屬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紋等,后者如身份證編號、家庭住址、實名注冊的手機號碼等。
2、具有法律保護價值。公民個人信息承載了公民的個體特征,甚至各項權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獲取,必然導致公民時刻處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
3、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不以信息所有人請求為前提。除非基于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泄露、獲取其個人信息。
泄漏他人身份證信息的行為犯法嗎?
犯法。按相關法律規定,泄露別人的身份證信息違法,當事人會依法被法律追究。
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泄露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千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單位有前款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有前兩款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棚改違法征收該如何維權
2021-03-16開展疫苗臨床試驗應當經過哪個部門批準
2021-03-02房屋買賣期間將房屋轉租是否有效
2021-02-08商標轉讓可以無償贈予嗎
2021-01-01員工打架能直接開除嗎
2021-03-14房屋中介欺詐怎樣投訴
2021-03-05因變更工時制度變更勞動合同協議是怎樣的
2021-01-19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辭退是開除公職嗎
2021-03-02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購買車險中商業車險怎么計算
2020-12-05再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1-26保險利益原則有哪些
2020-11-12生存保險可以買嗎,生產保險與死亡保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保險公司不理賠可以訴訟到法院嗎
2021-01-15車在收費停車場被劃怎么索賠呢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