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為可認定為商品房欺詐
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以下情況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1、銷售現房時,將偽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優質房屋銷售的;
2、銷售現房時,故意隱瞞房屋真實面積,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優質工程從而騙取優質工程加價的;
4、銷售明知不能進入房地產市場進行公開銷售的房屋的;
5、虛標最低價、清盤價等欺騙性價格進行銷售的;
6、故意隱瞞開發商真實身份,或冒充其他開發商名義銷售的;
7、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8、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對商品房做不可實現的虛假宣傳的。
如果開發商在銷售商品房的過程中出現以上幾種情況的,并且開發商是故意或明知的,購房者可以以開發商作出欺詐行為為由而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要求其雙倍賠付。
怎么處理商品房欺詐行為
我國《合同法》第113條第2款規定: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商品房買賣過程中因出賣人惡意違約和欺詐,致使買受人無法取得房屋的,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
因商品房欺詐行為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或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時,買受人除可請求出賣人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外,還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這有利于有效制裁和遏制欺詐、惡意違約等摒棄誠實信用原則、嚴重損害市場交易安全的行為,維護守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誠信制度的確立。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開發商賣房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且有的開發商是屬于把那種質量不過關的房產作為合格房產進行銷售,自己在購買房產之前應當提前幾個月了解一下相關信息。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意外左橈骨遠端骨裂屬于傷殘嗎
2021-01-04告重婚罪怎樣才給立案
2021-02-11一首歌的版權費是多少
2020-12-15掛車未投交強險,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7剝奪政治權利如何規定的
2021-02-15交叉要約能否直接成立合同
2021-01-10什么情況下格式合同無效
2021-02-20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
2020-11-18海事保險合同有哪些規定?
2021-03-02追尾責任認定保險理賠誤工費
2020-12-25什么是損失補償原則,影響保險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1-03-18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0-12-07契約撤銷權 PolicyCancellationRight
2020-12-26選擇保險公司三要素
2020-12-10簽土地承包合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2021-02-14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
2021-01-29非經營性土地出讓交出讓金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