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
(一)概念與構成要件
1.概念
死者在受害后至死亡時遭受的痛苦折磨等精神損害,我們稱為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對于這一精神損害,需要從事實和法律兩個層面加以討論為了將討論的問題固定在一個特定的論域,首先需要對“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之構成要件進行界定。
2.構成要件
構成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需要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受害人受害法律顧問人是直接遭受侵害的人而不是其近親屬(2)致害原因致害原因與死亡發生的原因相同(3)時間條件僅發生在受害人遭受侵害之后至死亡發生的這段時間(4)類型與程度多為痛苦和疼痛,如果要使其在法律上具有一定意義,通常要求這樣的精神損害具有較嚴重的程度。
(二)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之可救濟性問題
1.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事實方面
死者生前遭受的痛苦折磨等精神損害如果存在的話,首先是“事實上的精神損害”在事實層面,這樣的精神損害之存在可以從兩個方面得到佐證:(1)他人的間接證明如果他人能夠證實此受害人在這一時間段的精神損害,也就能間接證明一個死者在死亡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之存在(2)常識推斷當我們(一個一般的社區成員)看到一個受害人在接受治療時的表情等,可以從常識上推斷他是否法律顧問經歷過極度的疼痛和痛苦(3)專家證言這樣的折磨和疼痛也可能被臨床醫學所認可一個相關臨床醫學專家的證詞往往能夠證明是否存在這樣的精神損害及其嚴重程度。
2.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法律救濟方面
是否對上述已經被證實的事實上的精神損害予以救濟,是法律層面的問題從立法例、判例和學說的比較角度來看,對這種事實上的精神損害是否予以救濟大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主張,即救濟肯定說與救濟否定說以美國判例為代表的救濟肯定說認為,死者生前遭受的此等精神損害可能得到救濟,唯在適用方面掌握的條件比較嚴格:(1)只有死者在死亡前能夠意識到其受到的侵害才能得到賠償反之,如果受害人從受到侵害到死亡這段時間一直處于無意識狀態,則不能得到賠償(2)只有死者在死亡前持續了“明顯的時醫療事故鑒定答辯狀間段”的痛苦才能獲得賠償反之,如果持續的時間過短則不能得到賠償。一些國家的法律對于侵權死亡的精神損害賠償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側重于對被撫養人的救濟即使是承認死亡賠償的法律如《瑞士債法典》第47條,也沒有單獨列出對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的項目依據“非財產損害之賠償,以法律有明確規定者為限”的規則,可以認為在這樣的法律制度下,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是不能得到賠償的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法釋〔2003〕20號)也采取了這一立場,沒有規定對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失信人員可以坐飛機嗎
2021-02-28行政復議被申請人有哪些分類
2021-03-13公司變更經營范圍流程怎么走
2021-01-19共同申請同一商標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6留置權的取得范圍怎么規定
2021-01-10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斷絕了父子關系還要給贍養費嗎
2021-03-12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拆遷款糾紛繼承人怎么分割
2020-12-25土地糾紛主體責任是什么
2020-11-27用人單位末位淘汰解除勞動合同合不合法
2021-01-03接受勞務方可以追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關于北京勞動爭議管轄的地區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1-03-2250萬重疾險一年多少錢
2020-12-07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0-11-08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