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文義解釋是指從法律條文的字面意義來說明法律規定的含義。法律條文系由文字詞句所構成,欲確定法律之意義,須先了解其所用詞句,確定其詞句這意義。《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條文的前段“公民享有肖像權”,是一個授權性法律規范,將肖像權納入了我國民法權利體系,昭示了肖像權法律地位。條文的后段“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是一“雙重否定”句式。按照雙重否定句式規律,可以將其改為“經本人同意,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從邏輯與語法的角度看,這兩個命題是等值的: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必須經本人同意。條文后段的真實含義在于申明肖像權的合法使用的方法。至于“未經本人同意,能否得以非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法律并沒有規定,這是法律調整中的空白。因此,貿然地特條文的后段理解為“未經本人同意,得以非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是違背語言規律的。另外,從系統解釋的視角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歸屬于“第五章、民事權利”,其意旨是在規定民事權利的主要種類,而非規定“肖像權侵權”的一般構成要件;從反對解釋的角度看,如果本條文意在規定“肖像權侵權”的構成要件,則該條文不可能排列在“民事權利”一章中,至少條文的后段應該規定在“民事責任”一章中。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未經他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權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情況以營利為目的使用。第二種以非營利目的使用,《民法通則》第一百條僅規定了常見的“以營利為目的”使用的情況,對第二種“以非營利為目的”則沒有規定。
從現有條文中得出“未經公民同意不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權,不侵犯公民肖像權”的結論是不當的,至少“未經公民同意不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權是否構成侵權”是法律調整中的空白。之所以如此論證,還是因為從方法論上法律解釋必須先從文義解釋入手,且所作解釋不能超過可能的文義。解釋法律,應尊重法條文義,始能維護法律的尊嚴及其安定性價值。否則,即超越法律解釋這范圍,則進入另一階段之違法活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方自愿協議具備法律效力嗎
2020-12-10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機構怎么規定
2021-02-13輕微交通事故處理的步驟是什么
2021-01-14哪些支票可以掛失?遺失支票該如何處理
2021-03-22已婚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行
2021-01-17精神暴力包括哪些行為
2020-11-12申請回避是指什么
2020-11-14離婚案件訴訟中能不能申請回避
2020-12-22商鋪使用權有哪些作用
2021-01-28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人身意外傷害險
2021-02-08飛機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2-11電子保單有哪些安全設計
2020-12-24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保險合同解除的方式有哪些及解除后果是什么
2021-01-18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