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患糾紛如何現場調解?
當醫療糾紛發生后,醫療機構及時撥打相關專線報案電話,由電話中心向當地醫調委轉報案;由醫調委安排調解員及時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將醫患糾紛由醫院內引導到醫院外解決;根據需要組織評鑒會或合議會對糾紛進行定性、定責、定損、定賠;調解員按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調解原則,根據評鑒結果進行調解,簽署調解協議;賠處中心根據調解結果向保險公司出具賠款支付通知單,保險公司在約定的時間內,向患者支付保險賠款。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建立,使醫療糾紛處理更加方便、快捷、賠償快、效率高,向“還醫院以寧靜、還醫患以公正、還社會以和諧”目標邁進了一大步。調解工作不向醫患雙方收取任何費用。
二、司法解釋
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要承擔全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提供風險防控建議等工作,在衛生和司法部門的協助下,建立由法律、醫學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專家庫,按照統一保險方案、統一產品責任、統一工作步驟、統一保險價格、統一參加保險、統一調賠服務“六統一”的原則,在所在地區建立統一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規范化管理,市場化運作。
另外,在醫患糾紛訴訟中,患者在起訴時應注意是否超過了訴訟時效。按照民法通則第136條第二款的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患者應當在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時起一年內向醫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超出訴訟時效后就會失去法律的保護,法院會作出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裁判。第二,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不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若干規定的規定,醫患糾紛的證據責任分配是責任倒置,具體而言,患者在起訴時應提交在醫院就診治療、遭受損失的事實及具體數額等相關證據材料,而醫院需承擔證明自己在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不存在過錯或過失的充分證據,否則,醫院就需承擔對患者造成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第三,應選擇最恰當的法律、法規及有針對性的證據,以支持自己的主張和保護自己的權利。
醫患糾紛的發生一般都是醫療過程中發生的一些矛盾和糾紛。發生醫患糾紛后,雙方當事人應當及時進行溝通協商,避免影響患者的醫療救助效果。如果雙方能夠在現場就相關的矛盾和糾紛達成一致意見的話,是不需要進行訴訟來解決爭議的,后期再對相關賠償問題進行認定。
如何處理醫患關系
醫療糾紛中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是什么
醫患關系如何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判決后在看守所羈押的怎么提審
2020-11-23涉外婚姻的法律效力如何
2021-03-23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連帶責任是否均可追償
2021-02-24假釋期間什么情況會被收監
2020-12-28贈與合同訂立的原則
2020-12-28贈與房產不可要回的情形
2021-01-16離婚財產保全怎么解除保
2021-02-13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單位讓員工帶病加班是否違反合同法
2021-02-27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九級工傷符合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嗎
2021-01-08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