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隱私權的概念
提及隱私權我們必須首先明確隱私的構成要件。在我國,“隱私”一詞意為“不愿告人或不愿公開的個人的事”,在立法上,隱私一詞最早出現于198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的第66條的規定中。一般認為隱私的構成要件一是“私”,一是“隱”。“私”指的是與社會利益、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僅涉及個人的私生活、電話號碼、財產狀況、個人數據資料、生活習慣等等,“隱”是指個人不愿將這種私事向他人公開,讓他人知曉。其中“隱”是隱私的本質特征所在。
關于隱私權,對其概念學界尚無統一定義,一般認為,隱私權這一概念起源于美國兩位著名法學家薩謬爾D?沃倫和路易斯D?布蘭戴斯在《哈佛法律評論》1980年第4期上發表了名為《隱私權》(THERIGHTTOPRIVALY)一文之中。隱私權這一概念在我國各學者中有著自己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維護個人生活領域內的事和個人信息等,不受他人非法侵犯和干擾的一種獨立的人格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個方面:1、隱私權是主體僅限于自然人,法人、死者都不能成為隱私權的主體,另外公眾人物是否是隱私權的主體呢?筆者認為公眾人物也是自然人,同樣也是隱私權的主體,只不過公眾人物與社會利益、公共利益等有著一定的關系,只要是與社會利益、公共利益等無關的公眾人物的個人的隱私,法律對于這部分的隱私應當是予以保護的。2、隱私權的客體應該包括個人信息、私人事務和私人領域等,比如婚戀情況、夫妻生活、身體的隱私部位等。但是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人際關系的復雜化、生活的多樣化,能夠成為隱私權客體的信息、事務、空間越來越廣。3、隱私權的內容筆者認應當包括:隱私維護權、隱私隱瞞權、隱私利用權和隱私處分權。
二、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現狀
(一)國際立法保護
對于隱私權的保護已呈現出國際統一化趨勢。聯合國大會1948年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的12條規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被任意干涉,其榮譽和名譽不得被攻擊……”;196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第17條就刑事審判種的隱私權問題也作了規定,即“刑事審判應該公開進行,但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可以不公開審判。”另外,一些區域性公約也包含有保護隱私權的內容,如《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美洲人權公約》第11條等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黑辦尋釁滋事罪最輕怎么判
2021-02-03機動車賣出后因事故承擔責任嗎
2021-01-17從法律效力來看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關系表現
2021-03-13發生工傷事故如何向勞動部門報告
2021-03-24表見代理與職務行為如何區分
2020-11-15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海商海事能否簡易程序
2021-03-16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不動產登記公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什么
2021-03-05勞動合同變更是什么,勞動合同變更有補償嗎
2021-03-02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也談無證駕駛造成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1-01保險指定受益人可以是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0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