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勞動合同的常識
問題1: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是否必須與其訂立勞動合同并繳納社保?
解答:依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為其辦理社保,并繳納社保費用,這是單位的法定義務,不應推諉。
隨著用工形式的多樣化,也存在例外。例如,單位招聘的員工是已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則無須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國家也不要求為其繳納社保費用。但,為防范風險,單位還是應與其簽訂雇用協議等民事合同。隨著生活及健康水平日益提高,勞動者退休后仍能勝任很多崗位,特別是技術、管理崗位,因此,用人單位可以考慮返聘公司已退休人員,招聘其他已退休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以合理地減少用工成本。
問題2:勞動合同能否通過郵寄方式簽訂或由他人代簽?
解答:我國勞動法律對于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沒有規定具體方式。在理論上,勞動者可以授權他人代簽或者要求單位郵寄給勞動者簽署。但是,這兩種方式都存在很大風險,一旦勞動者否認授權、授權不明或者否認勞動合同上簽字為本人所簽,就意味著用人單位沒有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從而帶來雙倍賠償、勞動者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有權主張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等方面的法律風險。因此,在勞動者簽署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仔細審查,以確保是勞動者本人的簽字。
問題3:用人單位對勞動合同保管不善,會帶來哪些風險?
解答:勞動合同是勞資雙方關于勞動關系內容的最重要的證據,涉及工資待遇、崗位、合同期限等許多重要內容。發生勞動爭議后,勞動者完全有權主張單位沒有與其簽訂勞動合同。這時,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的規定,單位就必須提供勞動合同。如單位不能提供的,就要承擔工資、崗位、期限等難以明確的不利后果。此外,單位還有可能面臨賠償勞動者雙倍工資、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等法律風險。所以,單位必須妥善保管勞動合同,特別是可以接觸到勞動合同的人力資源員工的勞動合同,更應妥善管理。
問題4:招聘時,是否要對擬錄用者進行體檢?
解答:按照法律規定,員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享有醫療期,在此期間,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醫療期屆滿后,只有在員工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情況下,單位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且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所以,員工的身體健康狀況對于單位而言,非常重要。單位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保護員工的身體健康外,更重要的是,在招聘時,應嚴格審查應聘者的身體狀況。除了一般的用工體檢之外,單位還可以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對員工身體狀況進行有針對性地專項體檢。
問題5:用人單位只和勞動者簽試用期合同,是否合法?
解答:有些單位為了降低成本,避免因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所帶來的法律風險,長期與勞動者簽訂試用期合同,我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合法的,也是不安全的。
根據我國勞動法律規定,勞動合同期限在3個月以上的,可以有試用期。根據正式勞動合同期限長短,約定的試用期從1個月至6個月不等。勞動合同期限在3個月以下的,不能約定試用期。
所以,如單位聘用員工期限在3個月以下的,依法是不能有試用期的,只能直接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如聘用期限在3個月以上的,僅約定試用期,而沒有正式勞動合同期限的約定,那么該試用期就視為正式勞動合同的期限。
問題6:招聘中,錄用條件是否應該明確?
解答:有些單位對招聘工作不夠重視,錄用條件往往很籠統、很抽象,甚至存在歧視問題。在試用期發現勞動者不如意,就以不符合錄用條件來辭退員工。
按照勞動法律規定,勞動爭議的舉證責任由單位承擔。所以,單位必須舉證來證明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否則無權辭退員工。這時,如果錄用條件設計不好或者說不夠全面,就難免敗訴。
所以,單位要對“錄用條件”明確界定,同時要事先公示。例如,可以在簽訂勞動合同之前,要求勞動者先行簽訂錄用條件確認函;再例如,將錄用條件直接約定在勞動合同、招聘廣告、錄用通知書、規章制度等中。
問題7:招用外國人,應履行的手續是什么?
解答:根據相關規定,招用外國人的前提是,招聘的崗位較為特殊,國內暫缺適當人選。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勞部發[1996]2號)第5條規定,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的,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準并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后方可聘用。
但也存在以下例外:
(1)持有《外國專家證》的外國人;
(2)持有《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海上石油作業工作準證》,從事海上石油作業、不需登陸、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勞務人員;
(3)經文化部批準持《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進行營業文藝演出的外國人。
對于以上三種情形,無需申請就業許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務員去世后撫恤金發放有時間規定嗎
2021-01-01冷暴力能否要求損害賠償
2021-03-06如何看待勞動仲裁認定的事實的效力
2021-01-20哪些情況下可以適用民事司法賠償
2021-02-11上市公司為什么要存續分立
2021-01-07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商業銀行是否需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業績
2021-02-09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如何確定人壽保險的金額
2021-02-05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擅自轉讓保險車輛 發生事故無權索賠
2021-02-21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保險合同全部是附和合同嗎
2021-02-22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的規定
2021-02-11承包合同上一定要寫金額嗎
2020-11-11土地承包合同可以簽終生嗎
2020-12-25經營土地承包權的性質是如何的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