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的定義: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這里對于什么是醫療事故,造成醫療事故的主體是誰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根據該條例規定,符合以下四個標準的構成醫療事故:
第一,主體是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
這里的“醫療機構”是指按照國務院1994年2月發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資格許可證》的機構。這里所說的“醫務人員”,是指依法取得執業資格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必須在醫療機構執業。醫療事故只發生在醫療機構及其醫療人員的醫療活動中;
第二,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因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而發生的事故。
第三,醫療事故是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的過失行為。
這里把醫療事故的主觀方面定義為醫療機構及其人員的“過失”。這里的過失是指對于可能給患者造成的損害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了但輕信能夠避免的。這就把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故意行為排除在醫療事故之外,如果患者的損傷是由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故意行為造成的,那么,這不屬于醫療事故,患者應該從其他法律方面追索賠償,并可以追究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四,因為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的過失行為給患者造成了人身損害。
《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規定只有造成病員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的才構成醫療事故,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只要是過失行為造成了患者的人身損害,就構成了醫療事故,擴大了醫療事故的認定范圍。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只有符合了上述四個方面,才能夠構成醫療事故,同時,該《條例》又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幾種情況做了明確的規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醫療事故: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于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后果的;
閱讀延伸:
發生醫療事故后患者要怎么辦?
醫療糾紛的性質與特點是什么
醫院怎樣防范醫療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變更監護人具備的條件
2020-12-19公民應怎樣立遺囑,遺囑怎么寫
2021-03-03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對強制執行費用不服的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15香港人和內地人結婚手續
2020-12-22信用報告中有強制執行記錄嗎
2021-01-04抵押物可以與他人簽訂合同嗎
2021-03-18入獄者是否喪失繼承權
2021-02-08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航班取消怎么賠償
2021-03-13保險公司開學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5重大誤解訂立的保險合同是否能變更
2021-02-26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保險公司可否直接給付賠償金
2020-12-04相互保險公司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7財產保險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7借車給別人出了事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5新保險法第十六條有什么疑義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