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事實認識錯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本欲電話詐騙乙,但撥錯了號碼,對接聽電話的丙實施了詐騙,騙取丙大量財物。甲的行為屬于對象錯誤,成立詐騙既遂
B.甲本欲槍殺乙,但由于未能瞄準,將乙身旁的丙殺死。無論根據什么學說,甲的行為都成立故意殺人既遂
C.事前的故意屬于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按照法定符合說,應按犯罪既遂處理
D.甲將吳某的照片交給乙,讓乙殺吳,但乙誤將王某當成吳某予以殺害。乙是對象錯誤,按照教唆犯從屬于實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對象錯誤
【答案】A
【考點】事實認識錯誤
【解析】選項A正確,選項D錯誤。對象錯誤,是指行為人誤把甲對象當作乙對象加以侵害,而甲對象與乙對象體現相同的法益,行為人的認識內容與客觀事實仍屬于同一犯罪構成的情況。根據具體符合說和法定符合說,在同一犯罪構成要件內的對象錯誤,不影響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選項A中,甲打錯電話誤將丙當作乙實施了詐騙,并騙取了大量財物,雖然該行為對象錯誤,但是仍然在同一犯罪構成要件內,應認定為詐騙罪既遂。選項D中,乙屬于對象認識錯誤,但甲不屬于對象錯誤,甲屬于打擊錯誤。
選項B錯誤。甲欲槍殺乙,因未瞄準而將丙殺死,屬于打擊錯誤。對于打擊錯誤,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的認定不同。法定符合說認為,甲在主觀上有殺人故意,客觀上也導致他人死亡,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具體符合說認為客觀事實與行為人的主觀認識沒有形成具體的符合,因此甲對乙承擔殺人未遂的責任,對丙承擔過失致人死亡的責任,二者屬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
選項C錯誤。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現實所發生的事實,分別屬于不同的犯罪構成。事前的故意,是指行為人誤認為第一個行為已經造成結果,出于其他目的實施第二個行為,實際上是第二個行為才導致預期的結果出現的情況。就事前故意而言,行為人主觀意圖實施的犯罪與實際實施的犯罪罪名相同,并未超出同一個犯罪構成,因此是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而非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工傷醫療待遇是什么
2021-02-06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什么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合同
2021-03-08遺產繼承可否跨區辦理公證
2020-12-28勞動合同終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3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運輸途中瓷器毀損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3在勞動糾紛中舉證責任怎么規定的?
2020-12-31蘇州一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2021-03-09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如何快速獲得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23購買車險中商業車險怎么計算
2020-12-05財產保險合同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