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鄭某等人多次預謀通過爆炸搶劫銀行運鈔車。為方便跟蹤運鈔車,鄭某等人于2012年4月6日殺害一車主,將其面包車開走(事實一)。后鄭某等人制作了爆炸裝置,并多次開面包車跟蹤某銀行運鈔車,了解運鈔車到某儲蓄所收款的情況。鄭某等人摸清運鈔車情況后,于同年6月8日將面包車推下山崖(事實二)。同年6月11日,鄭某等人將放有爆炸裝置的自行車停于儲蓄所門前。當運鈔車停在該所門前押款人員下車提押款時(當時附近沒有行人),鄭某遙控引爆爆炸裝置,致2人死亡4人重傷(均為運鈔人員),運鈔車中的230萬元人民幣被劫走(事實三)。關于事實一(假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搶劫致人死亡包括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故意殺害他人后立即劫取財物的情形
B.如認為搶劫致人死亡僅限于過失致人死亡,則對事實一只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與盜竊罪(如否認死者占有,則成立侵占罪),實行并罰
C.事實一同時觸犯故意殺人罪與搶劫罪
D.事實一雖是為搶劫運鈔車服務的,但依然成立獨立的犯罪,應適用"搶劫致人死亡"的規定
【正確答案】ABCD
【答案解析】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本罪的客體是他人的財產權和人身權利??陀^方面表現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強制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
選項A正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規定,行為人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據此可知,以殺人行為作為劫取財物的手段,符合搶劫罪中以暴力方式,使被害人不能反抗從而劫取財物的行為,構成搶劫罪。
選項B正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行為人實施傷害、強奸等犯罪行為,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覺,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處境,臨時起意劫取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與搶劫罪實行數罪并罰;在被害人失去知覺或者沒有發覺的情形下,以及實施故意殺人犯罪行為之后,臨時起意拿走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與盜竊罪實行數罪并罰。在事實一中,鄭某等人以殺人為手段,劫取面包車,其主觀心態上對于司機的死亡是故意的,如果認為搶劫致人死亡僅限于過失致人死亡,則鄭某等人殺死面包車司機的行為不能認定為搶劫行為,而只能認定為故意殺人,因為殺人行為已經結束,而后開走面包車的取財行為只能與先前殺死司機的行為分開評價。該行為符合盜竊罪以平和的方式排除他人對財物支配的行為方式。面包車司機已死亡,但鄭某等人的行為排除了面包車所有權人對面包車的支配,因此成立盜竊罪。并且,因為不同的行為侵害不同的法益,應當數罪并罰。
選項C正確。事實一中,行為人將車主殺死,把面包車開走的行為,成立搶劫罪,雖然殺人行為是搶劫的手段行為,但事實上也觸犯了故意殺人罪,按照牽連犯的規定,故意殺人是手段行為,搶劫財物是目的行為,所以只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選項D正確。搶劫面包車的行為雖是為搶劫運鈔車服務的,但由于兩個行為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一定的間隔,侵犯了不同主體的財產性權益,搶劫面包車侵犯了面包車所有權人的財產權,搶劫運鈔車侵犯的是國家的財產,所以事實一依然成立獨立的犯罪,應適用"搶劫致人死亡"的規定。
87.鄭某等人多次預謀通過爆炸搶劫銀行運鈔車。為方便跟蹤運鈔車,鄭某等人于2012年4月6日殺害一車主,將其面包車開走(事實一)。后鄭某等人制作了爆炸裝置,并多次開面包車跟蹤某銀行運鈔車,了解運鈔車到某儲蓄所收款的情況。鄭某等人摸清運鈔車情況后,于同年6月8日將面包車推下山崖(事實二)。同年6月11日,鄭某等人將放有爆炸裝置的自行車停于儲蓄所門前。當運鈔車停在該所門前押款人員下車提押款時(當時附近沒有行人),鄭某遙控引爆爆炸裝置,致2人死亡4人重傷(均為運鈔人員),運鈔車中的230萬元人民幣被劫走(事實三)。關于事實二的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非法占有目的包括排除意思與利用意思
B.對搶劫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應與盜竊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作相同理解
C.鄭某等人在利用面包車后毀壞面包車的行為,不影響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
D.鄭某等人事后毀壞面包車的行為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
【正確答案】ABCD
【答案解析】選項A正確。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指排除權利人的占有,將他人的財物作為自己的所有物進行支配,并遵從財物的用途進行利用、處分的意思。據此可知,非法占有目的由"排除意思"和"利用意思"構成。
選項B正確。搶劫罪的行為方式是以暴力的方法進行取財;而盜竊罪的行為方式是以平和的方式進行取財。對于財產的侵奪,均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兩罪的差別體現在行為方式及其體現出來的主觀惡性上,關于對財產權益的侵害方面,應當認為目的是相同的,即排除原權利人對財產的權利及使財產能為己所用。
選項C正確。非法占有目的包括排除意思和利用意思,鄭某等人在劫取面包車的行為發生后,便已經實現了排除意思和利用意思,即當鄭某盜竊面包車行為完成之時,其已侵害面包車所有權人對面包車的合法財產性權利;將面包車劫取后,利用面包車跟蹤運鈔車等,已經利用并發揮面包車運輸的功能,已經成立非法占有。因此,其事后是否將面包車損毀不影響對鄭某等人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
選項D正確。不可罰的事后行為是指在狀態犯的場合,利用該犯罪行為的結果的行為,如果孤立地看,符合其他犯罪的構成要件,具有可罰性,但由于被綜合評價在該狀態犯中,故沒有必要另認定為其他犯罪。在鄭某等人劫取面包車成功之后,侵害面包車所有權人權利的行為便已經完成,面包車所有權人的財產權所遭受的侵害已為既定事實。所以鄭某等人是否毀損面包車的行為,并不會對面包車所有權人法益再造成新的侵害,因為該法益在之前已被侵害,此時已無二次侵害的可能性。所以鄭某等人毀車的行為并未侵害現實的法益,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
88.鄭某等人多次預謀通過爆炸搶劫銀行運鈔車。為方便跟蹤運鈔車,鄭某等人于2012年4月6日殺害一車主,將其面包車開走(事實一)。后鄭某等人制作了爆炸裝置,并多次開面包車跟蹤某銀行運鈔車,了解運鈔車到某儲蓄所收款的情況。鄭某等人摸清運鈔車情況后,于同年6月8日將面包車推下山崖(事實二)。同年6月11日,鄭某等人將放有爆炸裝置的自行車停于儲蓄所門前。當運鈔車停在該所門前押款人員下車提押款時(當時附近沒有行人),鄭某遙控引爆爆炸裝置,致2人死亡4人重傷(均為運鈔人員),運鈔車中的230萬元人民幣被劫走(事實三)。關于事實三的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雖然當時附近沒有行人,鄭某等人的行為仍觸犯爆炸罪
B.觸犯爆炸罪與故意殺人罪的行為只有一個,屬于想象競合
C.爆炸行為亦可成為搶劫罪的手段行為
D.對事實三應適用"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規定
【正確答案】ABCD
【答案解析】選項A正確。危險犯的社會危害性表現在行為雖未造成實際的損害結果,但使法益面臨威脅,足以使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財產安全陷入危險。危險是被判斷為具有侵害法益的可能性與蓋然性的狀態。危險是行為的危險,即行為本身所具有的導致侵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因而也可以稱為行為的屬性;而不是作為結果的危險,即行為所導致的對法益的危險狀態。爆炸罪,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或其他設備、裝置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其屬于危險犯的范疇。鄭某等人在儲蓄所門前引爆爆炸裝置,雖然當時附近沒有人,但該地點屬于人群流動量大的場所,引爆行為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其對該危險持放任的態度,因此鄭某等人的行為構成爆炸罪。
選項B正確。鄭某等人是為了殺害運鈔人員而引爆爆炸裝置,構成故意殺人罪,同時也構成爆炸罪,屬于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
選項C正確。搶劫罪所要求的取財行為所利用的手段包括暴力方式、脅迫方式及其他,均要求只要達到足以壓制對方反抗的程度即可。爆炸行為,是一種暴力的行為,且足以壓制一般人的反抗,完全可以成為搶劫罪的手段行為。
選項D正確。"搶劫致人重傷、死亡",要求行為人對與重傷或死亡的實害結果在主觀上至少存在過失,但在事實三中,鄭某等人利用爆炸的方式,壓制運鈔車運鈔人員,從而劫取財物,其明知利用爆炸手段極易致人重傷或死亡,仍積極為之,故其對押運人員的重傷或死亡的結果持故意的心態。所以適用"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規定。
89.甲在強制戒毒所戒毒時,無法抗拒毒癮,設法逃出戒毒所。甲徑直到毒販陳某家,以賒賬方式買了少量毒品過癮。后甲逃往鄉下,告知朋友乙詳情,請乙收留。乙讓甲住下(事實一)。甲對陳某的毒品動起了歪腦筋,探知陳某將毒品藏在廚房灶膛內。某夜,甲先用毒包子毒死陳某的2條看門狗(價值6000元),然后翻進陳某院墻,從廚房灶膛拿走陳某50克純冰毒(事實二)。甲拿出40克冰毒,讓乙將40克冰毒和80克其他物質混合,冒充120克純冰毒賣出(事實三)。
關于事實一,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甲是依法被關押的人員,其逃出戒毒所的行為構成脫逃罪
B.甲購買少量毒品是為了自吸,購買毒品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C.陳某出賣毒品給甲,雖未收款,仍屬于販賣毒品既遂
D.乙收留甲的行為構成窩藏罪
【正確答案】BC
【答案解析】選項A錯誤。脫逃罪的主體必須是依法被關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本案中,甲是在強制戒毒所中進行強制戒毒的人員,不屬于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范疇,因此不構成脫逃罪。
選項B正確。《刑法》中并沒有規定購買毒品罪,并且甲購買少量毒品用來自吸而非用來販賣,因此也不構成販賣毒品罪。而且,甲的行為雖然符合《刑法》關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持有毒品的行為要件,但是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要求行為人持有的毒品數量大,而本案中已明確表示甲購買的毒品是少量的,因此應當認為尚未達到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定罪標準。綜上,甲的該行為不構成犯罪。
選項C正確。販賣毒品罪是一個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犯罪,不是一個財產犯罪,侵犯的是國家對毒品的管制制度,而不是財產權,因此只要出賣人將毒品轉移給購買人,即使未收款,也構成既遂。
選項D錯誤。根據《刑法》規定,窩藏罪要求窩藏的對象必須是"犯罪的人"。在本案中,甲是在強制戒毒所中進行強制戒毒的人員,而不是法律上所規定的"犯罪的人"。因此,乙收留甲的行為不可能構成窩藏罪。
90.甲在強制戒毒所戒毒時,無法抗拒毒癮,設法逃出戒毒所。甲徑直到毒販陳某家,以賒賬方式買了少量毒品過癮。后甲逃往鄉下,告知朋友乙詳情,請乙收留。乙讓甲住下(事實一)。甲對陳某的毒品動起了歪腦筋,探知陳某將毒品藏在廚房灶膛內。某夜,甲先用毒包子毒死陳某的2條看門狗(價值6000元),然后翻進陳某院墻,從廚房灶膛拿走陳某50克純冰毒(事實二)。甲拿出40克冰毒,讓乙將40克冰毒和80克其他物質混合,冒充120克純冰毒賣出(事實三)。
關于事實二的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甲翻墻入院從廚房取走毒品的行為,屬于入戶盜竊
B.甲進入陳某廚房的行為觸犯非法侵入住宅罪
C.甲毒死陳某看門狗的行為是盜竊預備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想象競合
D.對甲盜竊50克冰毒的行為,應以盜竊罪論處,根據盜竊情節輕重量刑
【正確答案】ABCD
【答案解析】選項A正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非法進入供他人家庭生活、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盜竊的,應當認定為"入戶盜竊"。本案中,甲翻墻入院從廚房取走毒品,完全符合這一規定,甲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入戶盜竊。
選項B正確。住宅是人們日常生活使用的場所,不僅包括臥室,而且包括廚房等其他生活場所,因而甲進入陳某廚房的行為觸犯非法侵入住宅罪。
選項C正確。《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成立故意毀壞財物罪。據此可知,甲毒死陳某的兩條看門狗的行為侵犯了陳某對這兩條看門狗的財產性權利,且這兩條狗價值較大,符合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構成要件。而毒死狗為實施盜竊創造了條件,屬于盜竊罪的預備,屬于一個行為觸犯數個罪名的情形,構成想象競合犯。
選項D正確?!度珖ㄔ簩徖?a href='http://m.6065bob.com/fanzui/17.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規定,盜竊、搶劫毒品的,應當分別以盜竊罪或者搶劫罪定罪。認定盜竊犯罪數額,可以參考當地毒品非法交易的價格。
91.甲在強制戒毒所戒毒時,無法抗拒毒癮,設法逃出戒毒所。甲徑直到毒販陳某家,以賒賬方式買了少量毒品過癮。后甲逃往鄉下,告知朋友乙詳情,請乙收留。乙讓甲住下(事實一)。甲對陳某的毒品動起了歪腦筋,探知陳某將毒品藏在廚房灶膛內。某夜,甲先用毒包子毒死陳某的2條看門狗(價值6000元),然后翻進陳某院墻,從廚房灶膛拿走陳某50克純冰毒(事實二)。甲拿出40克冰毒,讓乙將40克冰毒和80克其他物質混合,冒充120克純冰毒賣出(事實三)。
關于事實三的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甲讓乙賣出冰毒應定性為甲事后處理所盜贓物,對此不應追究甲的刑事責任
B.乙將40克冰毒摻雜、冒充120克純冰毒賣出的行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C.甲、乙既成立詐騙罪的共犯,又成立販賣毒品罪的共犯
D.乙在冰毒中摻雜使假,不構成制造毒品罪
【正確答案】BCD
【答案解析】選項A錯誤。販賣毒品罪屬于侵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的范圍,與之前甲盜竊陳某毒品侵犯的財產權益不同,屬于不同類型的法益,因此該銷售毒品的行為應當進行單獨地評價,所以甲的行為依然成立販賣毒品罪,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
選項B正確。詐騙罪要求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或繼續維持錯誤認識,對方基于該錯誤認識而處分了財產,從而行為人取得了財物、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在本案中,乙將40克冰毒摻雜冒充120克冰毒賣出,是欺詐行為,而行為人購買這120克冰毒是基于認識錯誤而進行了財產處分,使其本人遭受財產損失,同時乙取得了財物。因此乙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選項C正確。甲、乙的行為已經構成了詐騙罪的共犯。同時,由于甲、乙出賣的不純毒品中,仍有40克冰毒的存在,且其在主觀上也是持出賣毒品的故意。因此,甲、乙也成立販賣毒品罪的共犯。
選項D正確?!度珖糠址ㄔ簩徖矶酒贩缸锇讣ぷ髯剷o要》規定,鑒于毒品犯罪分子制造毒品的手段復雜多樣、不斷翻新,采用物理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情況大量出現,有必要進一步準確界定制造毒品的行為、方法。制造毒品不僅包括非法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煉和用化學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為,也包括以改變毒品成分和效用為目的,用混合等物理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為,如將甲基苯丙胺或者其他苯丙胺類毒品與其他毒品混合成麻古或者搖頭丸。為便于隱蔽運輸、銷售、使用、欺騙購買者,或者為了增重,對毒品摻雜使假,添加或者去除其他非毒品物質,不屬于制造毒品的行為。因此,乙在冰毒中摻雜使假,不構成制造毒品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買賣合同,買賣合同有哪些特征
2020-11-14境外上市流程怎么走
2021-01-22馳名商標侵權的情形
2020-12-11抵押擔保是不是就是抵押貸款
2020-11-17行政處罰如何影響刑事責任
2020-12-15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私建房屋拆遷會補償嗎,哪些不賠償
2021-01-30房產按比例贈與契稅怎么算
2021-03-17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有關保險的"法律常識"
2021-01-28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旅游財物被盜旅行社該賠嗎
2020-12-24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2-31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投機性預期利益不可保險
2020-12-15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機動地是承包地嗎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