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被告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共同預謀在運輸途中用“倒包換假”的手段,盜竊發往**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氯化鉀肥。被告人李某等人聯系購買了類似氯化鉀的替代物后,在山東省日照港裝貨共計76噸,價值220400元。途中進行“倒包換假”,后二次封包裝車。貨物運送到**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卸貨時,被倉管人員發現二次封包的事實,經臨沭縣產品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所抽樣檢驗,為不合格產品。
【分歧】
本案在定性方面產生以下兩種意見:第一,被告人李某等人在貨物運輸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欺騙手段,以假換真,騙取**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價值220400元的氯化鉀肥,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第二,被告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貨物輸途中采用“倒包換假”的手段,盜竊發往**利公司價值220400元的氯化鉀肥76噸,該行為構成盜竊罪。
【評析】
筆者認為,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為應當定性為盜竊犯罪。理由如下:一般情況下,區分合同詐騙罪和盜竊罪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在二者互相交織的時候,則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對兩罪加以區分,在詐騙行為和盜竊行為互有交叉的時候,依據法律規定和立法本意,“被害人的財產損失是否由其陷于錯誤認識而自愿處分行為所導致”可以作為區分兩種犯罪定性的重要標準。分析被告人李某等人的獲取手段,是在運輸控制貨物的途中采用秘密方式,以假換真,而后二次封包,運送至被害單位,真氯化鉀占有關系的改變并非貨物所有人**利肥料股份有限公司陷于錯誤認識而自愿交付或者接收,而是在貨物交付運輸以后,被告人李某等人在貨物所有人**利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無防備的情況下,采取“倒包”的方式,以假換真,秘密竊取。故竊取行為才是被告人李某等人犯罪目的得以實現的關鍵。類似氯化鉀的假原料所起的作用是為被告人的盜竊行為作掩護,使得盜竊行為發生后不會即時被發現。故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為應定盜竊罪,而非合同詐騙罪。
山東省臨沭縣人民法院禚山
如果各位讀者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需要咨詢,歡迎來律霸網進行,你會得到滿意的咨詢結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4行政訴訟證據規定哪些
2020-12-10行政處罰的管轄原則是什么
2021-02-01哪些交通損失可以賠償
2021-03-10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撫養權變更有期限嗎
2021-02-23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2-20保險公司不提供投保人簽名的保單承擔敗訴責任
2020-12-09朋友借車惹糾紛保險費、修車費誰來負擔
2021-03-03洗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1-01-25《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有關條文的細則釋義
2021-03-01年輕人如何購買保險大有講究
2021-03-21土地流轉合同怎么填
2021-03-22如何辦理拆遷安置房過戶給子女
2021-01-16東源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