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合同爭議是勞動爭議的一種,是集體合同當事人對合同的內容、履行情況和不履行后果產生的爭議。對集體合同內容的爭議,是指當事人在集體合同協商時就確定合同的標準條件、義務條款產生的糾紛或對已簽訂的合同的標準條件、義務條款在理解和解釋上產生的分歧。
對集體合同履行情況的爭議,是指當事人對合同是否已經履行或是否已經按約定的方式履行產生的分歧。對集體合同不履行后果的爭議,是指當合同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時,當事人對應當由哪一方承擔責任和承擔多少責任產生的分歧。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集體合同爭議是勞資利害沖突的表現形式之一。當事人雙方所采取的爭議手段,也多具有脅迫性質。當糾紛發生后,工會代表受雇人一方采用的爭議手段通常是:罷工、怠工等。雇主或雇主組織采用的爭議手段主要是閉廠。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廣大職工不僅是國家的主人,同時也是企業的主人。集體合同當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們之間沒有成本的利害沖突。集體合同爭議通常采用協商手段解決,或依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處理。
所謂管轄,是指由哪些有權機構管理因集體合同所發生的爭議:
(1)集體合同處于協商爭議階段產生的糾紛,按照《集體合同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4年頒布的第51條規定:集體協商爭議處理實行屬地管轄,具體管轄范圍由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中央管轄的企業以及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用人單位因集體協商發生的爭議,由勞動保障部指定的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組織同級工會和企業組織等三方面的人員協調處理,必要時,勞動保障部也可以組織有關方面協調處理。
(2)集體合同履行階段產生的糾紛,如果是申請仲裁的,按照2001年10月27日修訂的《工會法》第20條第4款規定:企業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企業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提請仲裁,仲裁機構不予受理或者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4年頒布的《集體合同規定》第55條也規定: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此處應該由有權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受理。
(3)如果提起訴訟的,則按照訴訟法所規定的訴訟管轄來執行。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中有爭議可不可以中止
2021-01-29采礦占地需要征地手續嗎
2020-12-10工傷申報超過30天怎么辦
2021-01-04冒用商標怎么處置
2021-03-10反擔保協議書
2021-01-20斷絕了父子關系還要給贍養費嗎
2021-03-12只有繼承公證書沒有過戶的房產能抵押嗎
2020-12-10二次固定合同到期終止怎么賠償
2020-12-12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飛機延誤賠償的標準
2021-03-04一般附加險有哪些險別
2021-03-05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應該怎么做
2021-01-11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2-29受益人的指定和變更是怎樣的
2021-02-08關于承包權能否繼承”的問題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