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贈與合同不履行的,能否要求賠償
《合同法》規定,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過失是行為人違反其應盡和能盡的注意義務的行為的心理狀態。根據過失的輕重程度,可以將其分為輕過失和重大過失:欠缺一個謹慎之人所應有的注意而致人損害構成輕過失;未達到一個疏忽之人所能達到的注意而致人損害構成重大過失。
在普通贈與合同中的贈與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只有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中的贈與人才可能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并且僅僅是在因其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情況下才承擔該責任,也就是說,在因其輕過失而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情況下,贈與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贈與人可不履行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為了保護贈與人的利益,當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時,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也就是說,在贈與合同訂立后或者贈與人已經部分履行贈與義務后,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贈與義務或者不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但尚未履行的部分贈與義務。
贈與人不再履行贈與義務,應當符合下列法定條件:一是經濟狀況顯著惡化,是發生在贈與合同成立之后,而不是成立之前。如果自身的經濟狀況本已十分不好,仍向他人表示贈與意思,實際上其贈與的意思表示多無誠意,贈與合同也無履行基礎。二是經濟狀況顯著惡化,致使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或者使個人的家庭生活發生困難,不能維持自己的正常生計,不能履行扶養義務等。符合上述條件的,不論贈與合同以何種方式訂立,不論贈與的目的性質如何,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贈與義務。
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關于違約金過高的規定
2020-11-11工傷一年多沒申請怎么處理
2020-12-17對方不領法院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0-11-14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2021-02-08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怎么承擔
2021-03-21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未成年的房產可以用于父母抵押嗎
2021-03-26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建立保險保障基金的管理方法
2021-01-01車輛自然災害險多少錢
2020-11-15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保險原則包含哪些
2021-03-03撞死流浪漢 保險公司可不理賠第三方責任險?
2020-12-17瑞士人活得“保險”
2021-01-05土地出讓金先征后返合法嗎
2020-12-24租的土地挖的魚塘被征收,補償款歸誰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