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承諾的合同成立嗎
中國《民法通則》及《合同法》均允許當事人采用口頭的形式締約,即運用語言對話的方式訂立合同。《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是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合同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可見,口頭協議是合同形式中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實踐中,即時結清的買賣、服務和消費合同多采用口頭形式。有關合同形式問題,中國的立場與國際通行做法基本一致,采取國際上通行的“不要式原則”,即認可法律特別規定以外的情形下口頭協議的有效性。
口頭協議內容的證明責任
證明口頭協議的存在及其內容是探討口頭協議效力的前置性條件。因為一旦出現糾紛并訴諸法院時,合同內容的證明是原被告必須直面的首要問題。而關于證明責任的分配,中國法下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另以法律規定情況下的舉證責任倒置、法院主動查證等原則為補充。相比于書面合同,口頭協議缺乏文字憑證,一旦發生爭議,當事人舉證證明合同關系的存在和內容較為困難。當事人對于一些重要的交易可以采用錄音的方式將雙方的對話內容錄制下來,或者請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作見證等等,故就證據形式看,多采用證人證言、錄音資料等證據形式。因此,在采用口頭形式締約的情況下,并非意味著當事人不能就合同關系的存在和合同的內容問題舉證。需要強調的是,舉證責任只有在當事人雙方對一方所主張的事實存在爭議的情況下才發生,如果雙方均認可口頭協議的存在,也就無需舉證,即舉證義務因另一方當事人的自認而豁免。
只要法律沒有規定一定要訂立書面合同,并且能夠證明口頭合同是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那么口頭協議同樣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口頭協議比起書面合同簡便高效,更加符合效率原則。但其缺點是內容不易確定,舉證難度大,效力較低,有相當程度的道德風險。這種合同完全基于當事人雙方的信賴關系,如果協議雙方當事人都信守承諾,那么合同就可以順利履行,如果有一方否認合同內容、反悔或不遵守約定,那么就可能造成合同的履行不能,而且另一方很難舉證。要避免這一風險,一是要慎重選擇合同相對人,并著重考察其誠實信用狀況;二是對涉及重大利益的合同,宜采用書面形式簽約,即以犧牲訂立口頭合同的高效率以規避潛在的商業風險和道德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回購的股票歸誰
2021-01-23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過哪個部門批準
2021-01-24公司股權轉讓后還可以變更解除嗎
2020-12-27減資和股權變更能否同時做
2020-11-11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遺囑存放在遺囑執行人處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02網絡名譽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1-02-20管轄異議書交了法院沒回復如何處理
2020-12-05商業銀行對并購客戶提供哪些支持
2021-02-02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靈活就業女性退休年齡到底是55還是50
2020-12-10退休離職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6勞務外包的好處
2020-11-21運輸途中瓷器毀損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3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人身意外險能稅前扣除嗎
2021-03-22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是否可以延長
2020-11-13被車碰了該怎么理賠
2020-12-21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探討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