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女方)A。
被告(男方)B。
A、B系同公司職工,于2004年9月底自由戀愛,2005年6月8日登記結婚,同年10月22日舉行結婚儀式。2005年10月25日,A、B為婚禮禮金的處理產生矛盾,同年11月1日,B訴訟要求與A離婚,A不同意離婚,故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在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雙方仍一起居住生活。期間A、B雙方曾一度居住至A的父母家,為生活瑣事產生矛盾后,B數次離開A處,雙方共同生活的期間分多合少。2006年9月,A懷孕后于同年10月19日流產。同年9月8日,B將原屬于B婚前財產的嘉定工業區房屋添加上了A的名字。2007年5月18日,A起訴來院要求離婚,后法院于同年6月20日以(2007)嘉民一(民)初字第1916號民事判決書判決不準離婚。但此后A、B之間夫妻關系仍未得到改善,A于2009年11月30日再次起訴要求離婚。
對于雙方訟爭的嘉定工業區房屋,該房屋原系B于2003年5月12日購買,原價43萬元,銀行貸款30萬元。A、B雙方夫妻關系存續期間,B為主要的還貸人,現貸款余額235000余元。訴訟中,A、B雙方確定該房屋價格為110萬元。
另在(2007)嘉民一(民)初字第1916號民事訴訟中,對于雙方訟爭的房屋增加A名字的情形,A在庭審中陳述系因B不想離婚,所以增加了A的名字。
審理中,因雙方為該房屋的分割各持己見,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各方觀點
A訴稱:A、B于2005年10月22日結婚,婚后雙方常因小事發生爭吵,同年12月15日B就堅決的將A告上法院要求解除婚姻關系。后雖經協調但雙方感情確已破裂,性格不符,雙方家庭水火不容無法再生活下去,現起訴要求解除雙方婚姻關系,婚后共同財產中的房產扣除尚余銀行貸款后A主張50%的權利。
B辯稱:鑒于A堅決要求離婚,B同意離婚。嘉定工業區房屋原系B婚前個人財產,B曾第一次起訴離婚,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B也愿意與A繼續共同生活下去,并希望A為其生育子女,在A提出要有所保障的情況下,B將嘉定工業區房屋的產權證上添加了A的名字,該行為屬于附條件的贈與行為。在產權證上添加A名字辦理手續期間,A曾懷孕,但不接受B的勸阻而流產。隨后又兩次提出離婚要求,該贈與行為的附加條件已消除,故要求駁回A對于商品房主張權利的訴請,離婚后B同意給予A10萬元的經濟補償。
法院觀點
法院認為,A、B雖系自主婚姻,但在婚后的夫妻共同生活期間,因雙方性格不合,為生活瑣事產生矛盾后,缺乏溝通,A、B間時常有分居的情形,現A要求離婚,B也同意離婚,可予照準;對于雙方訟爭的嘉定工業區房屋,從不動產登記的角度分析,房屋應確定為A、B雙方共同財產。但從A、B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情形考量,夫妻關系并不融洽,尚未建立起真正的夫妻感情,B在陳述中是基于愿意與A繼續共同生活下去,并希望A為其生育子女,在A提出要有所保障的情況下,B將房屋產權證上增加了A的名字。A在庭審筆錄中也自認系因B不想離婚,所以增加了A的名字。故B自愿將A名字增加在房屋產權證上的行為,可視為附條件的贈與合同行為。從房屋產權證的登記現狀,B在產權證上增加A名字的原因以及還貸等情形綜合考慮,由法院酌定A在該房屋中享有10萬元的權利為宜。
律師點評
我國《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雙方可以約定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即法定財產制。本案當事人B于婚后將其婚前貸款購買并登記在其個人名下的房屋變更登記為A、B雙方共有。正如前篇所述,在屬于婚前財產的房屋產權證上增加配偶名字,是將婚前個人財產的部分權益轉移給配偶,在性質上屬于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的贈與,最終的法律后果是使得另一方對房屋享有部分產權。而B卻主張是因為其不想與A離婚并且想讓A為其生子,在A提出要有所保障的情況下,為維護婚姻關系才將A的名字增加入房屋產權證上的,其房產變更登記行為屬于附條件的贈與行為;但后來A不但擅自流產還提出離婚,則該贈與行為所附的條件已消除,依合同法規定是可撤銷贈與的。A亦在其第一次起訴離婚的庭審中陳述過系因B不想離婚才在產權證上增加了A的名字。故本案法院認定B自愿將A名字增加在房屋產權證上的行為,可視為附條件的贈與行為。
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而附條件(或義務)的贈與,是指在贈與行為中,把某種將來在客觀上發生與否不確定的事實指明為條件,將條件的成就作為贈與行為的效力發生或終止的原因。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條明確規定了附義務贈與合同: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該法第一百九十二條同時規定,受贈人不履行贈與義務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故本案當事人B對A的贈與可因A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而予以撤銷。
另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條的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彪m然B對A贈與的房屋產權份額可予以撤銷,但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歸還的該房屋貸款及相應增值部分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根據房屋產權證的登記現狀,B在產權證上增加A名字的原因以及還貸等情形綜合考慮,加上B也同意離婚后給予A10萬元的經濟補償,故本案法院酌定A在該房屋中享有10萬元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后勞動關系自動解除嗎
2021-02-08網上轉賬記錄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1工商局侵權認定錯誤如何賠償
2021-01-07毆打他人的行為認定
2020-12-12涉外離婚判決書可公告送達嗎
2021-02-15車禍得到對方諒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責任
2021-03-17同一行政處罰應當間隔多長時間
2021-01-30支票保付與承兌之區別
2021-01-14夫妻約定財產協議有什么效力?離婚時能否作為分割依據
2020-12-09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個人婚前財產的證據如何保存
2021-02-19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住房公積金如何提取
2021-03-07個體戶請幫手帶學徒需要簽訂合同嗎
2020-12-09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勞務分包需要交履約保證金合法嗎
2021-03-20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