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業秘密,是指不正當獲取、泄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商業秘密的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2.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3.違反約定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該條第二款規定:“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根據上述規定,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既有侵權的性質,又有泄密的性質,還有不正當競爭的性質,其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其中盜竊商業秘密包括兩種,一種是內部雇員盜竊其雇主的商業秘密自用,并與權利人進行競爭。以利誘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是指行為人通過向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提供財務或者其他優待條件,誘使其向行為人提供商業秘密。行為人進行利誘的對象有兩種人,一種是商業秘密權利人本人,一種是因工作需要掌握和使用該商業秘密的人。,以脅迫手段獲取權利人商業秘密,是指行為人用脅迫、強制方法迫使了解、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想起提供商業秘密。如個別行政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不遵守法律法規規定,違背所屬企業的意愿,以“經驗交流”、“技術推廣”為名,將原企業占有的商業秘密傳播給其他企業。“其他不正當手段”是一種概括性規定,是指除前三種手段之外的所有違背商業秘密的違法手段,例如,通過“業務洽談”、“學習取經”、“合作開發”等活動套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二、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以前項手段”是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披露”是指行為人將其非法獲取的商業秘密告知第三人或將其公布于眾,其所采用的方式可能是口頭告知也可能是通過廣播、報刊或廣告等新聞媒體傳播。三、違反約定或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這規定是對企業內部工作人員和曾在該企業工作的調離人員和離退休人員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也是對于與權利人訂有包含承諾履行保密義務的合同關系的經營者的要求。這種情況是指合法掌握商業秘密的人,違反與權利人的約定或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而向他人泄露、向社會公開、自己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四、第三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前三種侵犯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子女贍養的能否申請到低保
2020-11-10行政拘留會影響孩子嗎
2021-01-21服刑期間民事賠償怎么辦
2020-12-26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顧客在超市摔傷流血該怎么辦
2020-12-08房屋做析產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25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實習協議有效力嗎
2021-02-17子公司勞動關系轉移
2021-03-15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企業勞務外包如何進行
2020-12-17我所主任作為大連律協連任的金融保險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組織召開本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工作會議
2020-11-28保險合同應當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9保險評估人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01顯示公平的理賠協議應當撤銷
2020-12-08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投保人死亡后怎樣變更投保人
2020-12-18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幾天
2021-01-30理賠的近因原則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