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釁滋事罪,是指出于不正當目的肆意挑釁,無事生非,起哄鬧事,進行擾亂破壞,情節惡劣的行為。其與搶劫罪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犯罪構成特-征上。首先,客體特-征不同。尋釁滋事罪的客體是公共秩序,而搶劫罪的案件是公私財產權利和公民人身權利。其次,客觀方面特-征不同。尋釁滋事罪的客觀方面,根據刑法典第293條的規定,具有四種方式,即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行為;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行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等。而搶劫罪客觀上表現為,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或者其他在場人當場實施暴力、以當場實施暴力相脅迫或者采用其他當場侵犯人身的方法,迫使被害人當場交出財物或者當場奪走財物的行為。第三,主體特-征不同,尋釁滋事罪的主體為年滿16周歲的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而根據刑法典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年滿16周歲的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構成搶劫罪的犯罪主體。第四,主觀特-征不同。尋釁滋事罪的主觀方面為故意,其犯罪的目的是以惹事生非來獲得精神刺激,用滋生事端來開心取樂從而填補內心的空虛。而搶劫罪主觀方面雖也為故意,但犯罪目的為非法強行占有他人財物。
兩罪易混淆之處,在于如何理解“強拿硬要或者任意占用公私財物”這種情形。行為人以這種形式在實施尋釁滋事的危害行為時,其行為對象亦針對一定的公私財物,且伴以一定的強行性的舉動。從表面上易使人感覺與搶劫罪的客觀方面差別不大,但從實質上看其區別還是明顯的,理由有二:其一,搶劫罪是復行為犯,即包含侵犯人身行為和得財行為,前者是犯罪的手段,后者是犯罪的目的行為,前者由后者決定并為后者的實現服務,換言之,即行為人通過實施暴力、脅迫或其他侵犯人身的行為作用于他人人身以達到奪取財物之目的且其犯罪對象既包括人,也包括物;而行為人以“強拿硬要或者任意占用公私財物”的方式實施尋釁滋事罪,其只實施了奪取一定財物的行為,而不存在侵犯人身的行為,即便行為有一定的強行性,但尚未達到搶劫罪中手段行為的強度且其行為對象只針對物。其二,行為人實施搶劫行為時,其目的在于非法強行占有一定的財物,這也是將之劃屬侵犯財產罪的根據之一;而尋釁滋事罪是一種擾亂公共秩序的犯罪,行為人的目的在于惹事生非、滋生事端來開心取樂,意即尋求一種精神刺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終止勞動合同協議書
2021-03-04一級醫療事故是指什么情況及相關賠償
2021-03-05擔保合同期限最長是多久
2020-11-25軍人離婚要部隊領導批準嗎
2020-12-14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民事糾紛房產拍賣償還順序
2020-12-30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拍賣)程序
2021-01-14交通事故老人贍養費有多少
2021-01-26強制執行申請能否裁定不予受理
2021-02-21交通事故的賠償調解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妻子出軌想離婚怎么辦
2021-01-23保姆虐待被看護人涉嫌犯罪嗎
2021-01-17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理賠中被保險人都有哪些義務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