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在處理勞動糾紛案件時,應該不受仲裁裁決的限制,即針對當事人的具體訴訟請求進行審理而不必以仲裁裁決作為其審理對象。人民法院有權進行程序上和實體上的審查,并對有瑕疵的仲裁裁決作出撤銷的決定,這是對錯裁的一種法律補救措施。
審判實務中,時常遇到原告的訴訟請求與其申請勞動仲裁的請求范圍不一致的情況。這種不一致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是原告的訴訟請求超出了其申請勞動仲裁時提出的標的額;
二是原告起訴時的訴訟請求沒有在申請勞動仲裁時提出,但該訴訟請求與勞動仲裁的事項是基于同一事實而產生;
三是原告起訴時的訴訟請求沒有在申請勞動仲裁時提出,且該訴訟請求與勞動仲裁的事項并非基于同一事實而產生。
那么,人民法院對此不一致的訴訟請求,是否受理呢?根據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前置的規定,法院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應當經過勞動仲裁,但并不意味著原告向法院提出的訴訟請求必須經過勞動仲裁,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嚴格地講,上述三種情形的訴訟請求均未經過勞動仲裁,但前兩種情形與勞動仲裁的事項基于同一事實而產生,相互之間具有依附性、關聯性,本著及時、有效處理糾紛的原則,應當合并審理。最后一種情形中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與勞動仲裁的事項并非基于同一事實而產生,也不應一概否定合并審理。
現行勞動爭議仲裁程序的“一裁二審”制和仲裁前置程序,有時卻增加了勞動爭議解決的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一個勞動爭議糾紛,可能要經過三個法律程序,即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對仲裁不服的一審程序和對一審不服的二審程序。而一般的民事案件,經過一審、二審程序即發生法律效力。勞動爭議仲裁程序設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弱者地位,簡化程序,但實際卻造成了比一般的民事糾紛更多的程序,更長的期限。如果法院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勞動者訴訟請求,凡是超過申請勞動仲裁的請求范圍,一概不予合并審理,而法院又完全由能力審理此案,結果增加了當事人的負擔,浪費了司法資源。
我認為,采取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前置的立法精神,是充分發揮勞動仲裁部門熟悉勞動業務的優勢,而且勞動仲裁無費用、結案快,手續簡便方法靈活,既能方便當事人,從而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又能減輕法院的工作量,保證審判質量。如果違背了該立法精神,勞動仲裁程序前置的規定將失去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補償分配官司該怎么打
2021-02-21一張圖片版權費用多少
2021-01-16精神暴力是否納入家暴的范疇
2021-01-23交通事故鑒定時間有限制嗎
2020-11-27為什么有精神損失賠償
2020-11-15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離婚前財產保全是凍結嗎
2020-12-29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被自己的車軋死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17怎么樣挑選給孩子的保險
2020-12-24財產保險公司拒賠發生在什么情況下
2020-11-23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選擇兒童保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0土地轉包與土地轉讓這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22020年養殖場拆遷補政策是什么
2021-02-04征收土地房屋拆遷委托書樣本
2020-12-03拆遷房產糾紛產生的原因
2021-02-08腹中胎兒可以享受征地拆遷補償嗎
2021-03-03房屋的補償安置方式是什么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