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一、60日申請仲裁時效不合理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制度主要規(guī)定在我國勞動法和企業(y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中。企業(y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超過前款規(guī)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而我國勞動法卻規(guī)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由此可見,我國勞動法把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由條例規(guī)定的6個月縮短為60日,而60日的申請期限是否足以保護勞動者的利益?筆者認為不能。
勞動爭議不同于一般民事爭議,有其自身的特點:爭議的當事人一方是用人單位,一方是勞動者,雙方在處理勞動爭議時雖然處于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工作中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在我國,由于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就業(yè)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許多勞動者害怕失業(yè),往往是即使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也不敢輕易尋求法律保護。另外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勞動者文化程度較低且對法律知之甚少,其權利被侵害而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也不少見。尤其是在城市中有很多是來自農村的打工者,他們的流動性大,普遍滿足于有活干、有飯吃、有錢掙,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因此等他們想到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時,60日的保護期間早已過了。
我國解決勞動爭議糾紛的機制是實行先裁后審。發(fā)生勞動爭議后,先由仲裁機關進行仲裁,對仲裁不服的,當事人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起訴,通過訴訟途徑進行救濟。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勞動爭議的仲裁辦案期限為2個月,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不服裁決,可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一審法院適用民事程序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結案。若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上訴。上訴法院審理期限一般為3個月,以上期限遇有特殊情況還可延長。據(jù)此,一個勞動爭議案件可能歷時一年以上才能得到最終生效的判決。而法律為當事人設定的保護權利期間僅為60日,顯然是不合理的,對于權利人的保護明顯不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拖欠居民動遷款怎么辦
2020-12-05監(jiān)察委員會是行政監(jiān)督體系嗎
2021-02-14涉外離婚判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07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條約都有什么
2020-12-03如何妥善處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
2020-12-29父母朋友能否成為該子女的監(jiān)護人
2020-12-03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2020-11-26承包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1-19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qū)別
2021-01-30工會會員享有哪些權利
2021-03-19勞務公司拖欠員工工資該怎么做
2021-02-15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協(xié)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yǎng)權
2020-11-20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校方責任險賠付比例
2021-03-01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法有什么規(guī)定
2020-12-22車禍人傷保險賠償流程是什么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