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入實施星火計劃的若干意見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05 · 4151人看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委科技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根據《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及《關于“十一五”農村科技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部署,進一步高舉星火旗幟,統籌相關涉農科技資源,支撐和引領農村基層科技進步,充分發揮星火計劃在依靠科技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提出本意見。   一、星火計劃迎來新的躍升機遇期   星火計劃實施20余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國家有關部門、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下,將大批先進適用技術引入了廣大農村,取得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巨大成就,已成為依靠科技興農富民的一面旗幟。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立足發展新形勢,把握發展新趨勢,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等重大戰略思想和任務。新時期星火計劃站在新的起點上,需要繼承創新,與時俱進,實現新的躍升。   (一)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星火計劃賦予了新的使命。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凸顯,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五個統籌”的發展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明確的方向。這要求科技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相對落后地區脫貧致富、發展農村社會事業、解決農村資源和環境問題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星火計劃擁有更廣闊的空間。   (二)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星火計劃提供了新的動力。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科技有眾多的切入點和增長點全面作用于新農村建設,有利于促進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生活質量實現新改善、鄉風文化呈現新風尚、人居環境發生新改觀、農民素質達到新提高等。同時,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長遠制度安排,也為科技要素在城鄉、工農之間實現優化配置提供了重大契機。這為星火計劃提供了更加強大的動力。   (三)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星火計劃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創新既是工業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重要方向,體現在國民經濟社會整體發展之中。把新時期科技發展方針落實到農業和農村,迫切需要在發展農業和農村高技術的同時,加強農業和農村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農村企業特別是農村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迫切需要優化農村基層科技發展環境,加速農村基層科技進步。這為星火計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將現代科技要素根植廣大農村基層   新時期星火計劃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面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圍繞科技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突出星火富民,立足縣域,以“推進農村基層科技發展和引導科技要素深入基層”為重點,以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主要任務,把推進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速體制機制創新,加強成果轉化應用,把現代科技要素引入廣大農村,把自主創新方針落實到廣大農村,把科學技術的恩惠撒向廣大農村。   (一)創新發展理念。要落實統籌城鄉發展基本方略,促進城鄉科技要素的優化配置,推動工業和城市科技要素、資源更多地向農業和農村梯度轉移,把現代科技要素引入廣大農村。不斷強化農村科技的發展能力,營造農村科技持續發展的環境,促進農村科技要素的持續生成和壯大,把自主創新方針落實到廣大農村。堅持把科技要素引入農村和農村科技自我發展相結合,促進農村科技加速發展,使廣大農民更快更多地享受科技產出的物質和精神成果,把科學技術的恩惠撒向廣大農村。   (二)優化發展定位。面向新農村建設,面向農村企業,面向地方基層。統籌考慮“富民”和“惠民”等,突出“富民”,主要服務于縣域,發展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立足完善農村科技創新鏈,與涉農高技術研究計劃(863)、支撐計劃等緊密銜接,主要服務于農村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及其環境建設。農民、農村企業和農村專業化合作組織等是農村發展的基本力量,星火計劃應主要服務于農民、農村企業、農村專業化合作組織。   (三)引導發展方向。要在促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信息化、農民知識化等的同時,引導以下發展方向: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分工和產業鏈的延伸,推進生產標準化,提升產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與國際競爭力,積極引導農村專業化生產。進一步推進農村科技區域協作,優化區域科技要素和資源配置,積極引導農村科技區域化布局。進一步發展農村科技服務中介,創新農村科技服務機制,健全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生產協作水平和組織化程度,積極引導農村社會化服務。   (四)拓展發展內容。適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現代農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生產的需要,在加強農業科技進步基礎上,向統籌支持農村產業全面拓展。適應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和諧社會構建的需要,在加強農村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基礎上,向統籌支持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拓展。適應統籌城鄉、工農和區域發展的需要,在加強引導科技成果向農村轉移服務基礎上,向引導技術、人才、信息、金融、管理等多種現代要素深入農村全面拓展。   三、全面推進農村基層科技進步   新時期星火計劃發展的總體目標:顯著提升科技對縣域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支撐和引領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和生產生活方式進一步轉變,推進新農村建設;顯著提升農村基層各類主體依靠科技自我發展的水平,促進農村基層科技、經濟和社會持續進步;顯著提升科技人才等優勢資源深入農村一線創新創業和開展服務的水平,促進城鄉、工農、區域科技要素配置優化;顯著提升農村專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和社會化服務的水平,促進農民向產業鏈中后端和價值鏈中高端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用5年左右的時間,力爭實現六個方面的具體目標:轉化應用1萬項左右農村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引導各地加強農村科技的開發和推廣,提高農村科技成果轉化率;發展1000個以上農村科技示范擴散基地,培育一批農村科技成果轉移中心,初步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多方位的技術輻射網絡,增強農村科技轉移擴散能力;扶植、培育500個以上的農村科技型企業,帶動提高農村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行業帶動能力,培育一批農村科技創新產品和品牌,形成一批區域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發展500個左右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農村專業化合作組織,示范推廣一批農村科技服務創新機制,提高農村科技服務能力,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引導、動員100萬人次各類科技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培養數千萬人次新型農民,聚集農村實用科技人才資源;使星火技術、信息和服務輻射全國90%以上的鄉村,提升農村基層科技能力,優化農村基層科技發展環境。   以星火計劃為旗幟,從技術示范、基地建設、人才開發、能力提升四個層次對相關涉農科技資源進行統籌布局。與統籌布局相適應,堅持面向長遠和立足當前相結合、統籌規劃和因地制宜相結合、系統推進和突出重點相結合,主要推動四項任務:   (一)強化技術示范,加速農村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   通過技術示范和引導,促進解決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技術的轉化和應用問題。支持企業、科研院所等加強科技成果的中試、熟化和屬地化改造,為發展現代農業、延伸產業鏈、促進新農村建設提供成熟的工程性技術;加速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成熟、先進、適用科技成果的開發應用,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等提供技術支撐;在國家層面轉化應用農村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達到1萬項左右。在整體推進農村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同時,面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特定貧困區域繼續推進科技扶貧開發,支持特定生態脆弱區域示范發展生態經濟和生態保護技術。重點推動三個方面的工作:   1.面向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健全農業和農村科技成果項目庫。以優良新品種、農產品增值和流通、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安全和綠色食品、環保型肥料和農藥創制、特色產業、廢棄物資源化或能源化利用、村鎮建設和綠色社區、農林生態安全、農業裝備與設施、資源節約型農業、農業精準作業、農業生物技術等為重點,重點支持轉化2500項左右科技成果;支持轉化的成果中15%左右要來源于國家涉農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支持特定貧困區域和特定生態脆弱區域加強科技開發。   2.面向培育農村科技創新主體,發展農村科技型企業。以具有相當技術創新實力和行業帶動作用的企業為重點,支持其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發展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鼓勵其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高效利用地方特色資源、開發新型清潔能源、促進資源節約、改善生態環境等積極開展技術開發應用,引導培育500個以上農村科技型企業。深化應用開發類科研機構改革,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使之在農村高新技術產業化和行業技術創新中發揮骨干作用。涉農科技計劃要更多地反映農村中小企業的科技發展需求,加強對農村中小企業的支持,為其發展壯大提供有利環境。   3.面向延伸產業鏈和優化產業結構,培育農村科技創新產品和品牌。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已經形成一定產業規模和品牌效應的產品,支持其所在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加強產品或品牌升級所必需的核心技術的開發,爭取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行業技術標準,帶動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產業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加強農村產業和市場發展預測,支持品牌形成前關鍵技術的開發,培育新興產業,重點在農產品精深加工、綠色食品、重大農業機械、農業信息技術、農業生物技術等領域,培育一批知名產品和品牌。   (二)強化基地建設,促進農村科技集成轉移和擴散。   通過基地建設,加速農村科技的集成轉移和擴散,為現代農業建設、農村產業發展、社區進步和城鎮化提供共性和集成技術支持。要致力從縣域、縣域以下、縣域以上等不同區域角度,從現代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和產業整體開發、區域綜合開發等不同內容角度,從技術集成應用、技術擴散推廣等不同功能角度,整體加強基地建設工作,發展并形成一批農村區域、產業和現代農業科技轉移中心,充分發揮其對基層科技整體進步的輻射、帶動和服務功能。重點推動三個方面的工作:   1.面向推進基層區域綜合開發,探索引導新農村建設,開展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試點)。立足發揮科技對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導向作用,以“富民、惠民”為核心,統籌考慮生產發展、生活質量提高、資源節約和生活、生態環境改善等,重點選擇300個村、200個鄉鎮,結合已有工作選擇100個縣(市、區),開展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試點),支持其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緊密合作,加強技術的集成開發應用。使示范(試點)區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社區建設取得較大進步,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致力實現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與示范鄉鎮(試點)和示范縣(市、區)(試點)建設相結合,加強城鎮建設和發展關鍵技術的開發與集成,形成一批科技型小城鎮。   2.面向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遵循循環經濟理念,推進產業整體開發,發展農村專業化生產科技示范基地。鼓勵以“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為方向發展專業鎮和專業村,促進農村基層生產經營專業化。立足促進一二三產業整體開發,支持主導產業明顯、關聯產業密集、終端產品市場份額較大、有較好政策和人才環境的縣域,發展星火技術密集區。支持發展一批由地理相連、產業相似的多個縣域組成、跨地市乃至跨省區的星火產業帶。支持專業村或鎮、星火技術密集區、星火產業帶等農村專業化生產基地加強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產業共性技術開發載體建設,加強精準生產、標準生產和食品安全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培育一批多層次的區域特色優勢產業。   3.面向加強現代農業試驗和試點,培育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擴散載體,發展農業科技園區。在已有基礎上,發展好一批農業科技園區。發揮園區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物質條件、產業體系、經營形式、循環農業、災害應變能力等方面的試驗和試點功能。支持園區以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深加工技術、無污染生產資料開發和應用技術、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技術、標準化生產與質量分級技術、信息技術等為重點,強化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開發與集成,提升園區的科技服務能力和產業帶動能力,加強現代農業技術和生產方式的示范推廣。   (三)強化人才開發,聚集農村實用科技人才資源。   堅持培養人才和吸引人才相結合,不斷增加農村實用科技人才數量,致力提高農村實用科技人才質量,著力優化農村實用科技人才結構,營造適合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使各類實用科技人才資源不斷在農村聚集,努力形成一支與新農村建設需要相適應的實用科技人才隊伍,為農村基層科技進步提供人才保障。重點推動兩個方面的工作:   1.面向促進農民依靠科技實現自我增收和轉移就業,以鄉土科技帶頭人培養為重點,加強農民科技培訓。農民科技培訓要從以技術為導向向以技能為導向進一步轉變,從以培訓者為核心向以受訓者為核心進一步轉變。加強培訓載體建設,逐步形成“省有星火基地、縣有星火學校、鄉有星火課堂、村有星火帶頭人”的培訓格局。以專業化為方向,重點加強50個國家級星火培訓基地和500個星火學校的建設。建立星火培訓基地和星火學校之間的梯度聯系;星火學校重點面向農民特別是農民科技致富能人、農村中小企業從業人員、向城鎮轉移就業人員、農村科技服務人員等鄉土科技帶頭人開展培訓,星火培訓基地重點面向星火學校師資和農村基層科技管理人員等開展培訓。通過現場培訓、遠程培訓等多種形式,引導培訓農民數千萬人次,重點培訓100萬人次的鄉土科技致富帶頭人。   2.面向優化城鄉、工農科技要素配制,以科技特派員制度為重點,推廣科技人才等深入基層創業和服務的創新機制。加強體制和機制創新,聯合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推動科技人員等優勢科技要素深入基層的支持政策。支持有條件且有積極性的地區,調動優秀實用科技人才深入農村生產一線,同農村中小企業或農民專業戶等建立生產經營合作伙伴關系,為農村植入永久型科技人才要素,帶動技術、資金、管理等在農村集成。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試點縣市達到1000個以上,累計動員數十萬乃至100萬人次的科技人員到農村基層創新創業,面向“三農”開展技術開發、轉化、推廣和服務活動。鼓勵具有較高技能的農民工回鄉創業。   (四)強化能力提升,營造農村基層科技發展環境。   適應農村基層科技快速發展的要求,優化基層科技進步環境,提高基層科技持續發展能力。重點提升農村基層科技自我管理和資源配置能力、農村基層科技服務能力。通過建立健全農村基層科技評價和激勵體系,促進農村基層科技自我管理和資源配置能力的提高;通過建立健全以農民自我組織和自我服務、優勢資源深入一線開展服務、農村信息化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基層科技服務能力的不斷提高。重點推動四個方面的工作:   1.面向提高農村基層科技自我發展和資源配置能力,加強縣(市)科技進步考核,推進富民強縣。優化、健全考核指標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加強基層科技進步考核,充分調動基層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促進優勢資源向科技合理流動和配置,營造基層科技發展良好氛圍。在考核基礎上,發展、建設一批科技進步示范縣(市),激勵、帶動全國縣(市)科技發展。與科技進步示范縣(市)相銜接,在通過考核的縣(市)中,選擇500個左右有一定發展基礎和較好發展前景的縣(市),支持其科技管理部門提高統籌協調和自身發展能力,圍繞縣域主導產業發展,開展相關科技活動,推進富民強縣。   2.面向提高農民通過組織化協作實現自我服務的能力,開展農村專業化合作組織科技示范。通過支持農村專業化合作組織的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生產的組織化協作程度和聯接市場、抵御市場風險、維護市場權益的自我服務能力。在全國范圍內選擇500個左右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農村專業化合作組織,支持其發展多元化科技服務載體,鼓勵其圍繞農民和合作組織成員的需求開展科技、流通、市場等方面的服務,引導其規范、良性發展,為農村專業化合作組織的整體發展提供示范。   3.面向提高優勢科技力量服務農村一線的能力,加強農業專家大院等多元化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培育。在加強農民自我服務的同時,積極引導優勢科技力量深入農村一線開展服務。遵循形式多元化、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加大力度,培育農業專家大院、以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推廣服務模式、科技傳播站、技術承包等多元化的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發展行業性、區域性科技服務中心等多元化的農村科技服務中介,促進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重心下移,壯大農村科技服務力量,提高基層的科技服務能力和發展活力。   4.面向提高農村信息服務能力,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加強農村科技信息共享和服務體系建設。以信息資源開發、信息共享機制研究和應用、推進信息共享聯盟發展、促進統一信息服務號碼、基層信息服務站點建設等為主要內容,將農村科技服務中介機構、人才等有機聯系起來,搭建全國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平臺,把用戶終端拓展到農民,推動信息進村入戶,加速城鄉信息資源的融通,致力解決信息傳輸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選擇若干省份開展農村信息化服務試點。進一步擴大范圍、提高質量,更加系統地示范、推廣星火110科技信息服務模式。   四、創新農村基層科技發展機制   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和完善的需要,堅持“政策引導和利益鏈接”相結合,重點圍繞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農村基層科技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創新,用體制和機制創新引領農村技術創新。要把促進科技要素的優化配置作為推動農村基層科技發展體制和機制創新的主要方向,把創新科技要素流動的動力機制作為創新體制和機制的主要內容。   (一)健全科技要素深入基層的驅動機制。把科技要素引入農村基層,有利于變“科技下鄉”為“科技駐鄉”、推動科技體制深化改革。要鼓勵科技人員等優勢科技要素,根據市場規律,通過利益鏈接,深入農村一線創新創業并開展服務,與農民、農村企業、農村專業化合作組織等結成利益伙伴。針對農村市場發展不足、市場收益不高的情況,加強引導投入,推動制定津貼、福利、職稱、待遇、獎勵等支持政策,解除科技人員等深入基層的后顧之憂。加強引導,不斷強化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中的主體地位,培育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介有機結合的產業或區域技術聯盟,使政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的優勢科技資源不斷向農村基層和企業集聚。   (二)健全農村基層科技發展的調動機制。針對農村基層科技基礎薄弱、動力不足的現狀,加強財政引導和政策支持,調動基層科技發展。要不斷強化農民在科技促進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農民學習科技、應用科技的能動性。要加強投入引導,探索運用貸款貼息、擔保、后補助、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調動農村企業、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等開發科技、開展服務和加大投入的積極性。與有關部門聯合,推動制定符合WTO規則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充分發揮基層科技進步考核的導向作用,優化農村基層科技發展環境。   (三)健全城鄉、工農科技發展互動機制。統籌城鄉、工農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制度安排,與此相適應,星火計劃要將統籌城鄉、工農科技發展作為重要制度安排。要加強規劃,研究政策,加大投入,優化管理,綜合運用項目、基地和隊伍建設、品牌培育等方式,促進城鄉產業對接和分工,在城市和工業領域拓展農產品市場。要加強加工、裝備、流通等工業科技在農業的應用,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技術鏈(群)、產業鏈(群)和價值鏈(群)有機聯動,引導農民在較高收益、較高價值產業區間就業。要加強社會、城市發展科技在農村的應用,使城市文明和社會文明更多地向農村輻射。要加強農村科技區域協作,健全農村科技區域互動機制。   五、為星火計劃新的躍升營造良好環境   (一)強化組織領導,發揮地方的實施主體作用。各地要充分認識農村基層科技進步對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把農村基層科技進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為星火計劃的深入實施提供有力的組織和領導保障。各省(區、市)科技管理部門要在星火計劃實施中發揮主體作用。基層科技管理部門要將實施星火計劃作為主要任務。積極推動將星火計劃納入縣(市)黨委政府的經常性議事日程,要把縣(市)黨委政府是否重視、是否支持、是否投入作為基層科技進步評價的重要內容。   (二)強化隊伍建設,加強對基層科技的宏觀引導。各地要切實加強星火計劃管理隊伍建設,保持星火計劃管理隊伍的相對穩定。各級星火計劃管理部門要在發揮科技對農村基層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的同時,不斷強化科學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對農村基層發展的引導功能。建立、完善星火計劃專家咨詢制度,加強農村基層科技發展布局、科技要素優化配置、基層科技發展支持政策等的系統、深入研究,不斷優化農村基層科技發展部署和格局。支持地方和基層結合實際,加強農村基層科技發展模式的創新;及時總結各地創造的新模式、新經驗并因地制宜地予以推廣。   (三)強化力量集成,動員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結合國家宏觀區域功能規劃,建立星火計劃區域協作網制度;支持以協作網為主體,加強區域內基層科技發展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各類科技計劃對區域協作的支持方式。加強與部門、民主黨派、群眾團體和社會各界之間的協調,強化力量集成,進一步完善“星火大合唱”。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進星火國際化。   (四)強化財政引導,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體系。科技部將協調有關部門,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切實為星火計劃實施提供經費保障,相應加強有關科技資源的集成,并加大增量投入。要進一步嚴格星火計劃項目經費的管理,確保專款專用。要在加強財政引導的同時,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優化星火計劃引導支持方式,充分調動地方和社會各界加大投入;積極探索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小額貸款組織向農村中小企業、科技服務人員、鄉土科技人才發放科技開發貸款的措施和風險基金等市場化的科技與金融結合機制。   (五)強化評估和激勵,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完善星火計劃監測評估制度,健全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統計工作管理和對統計數據的分析評估。完善星火計劃監理、檢查和驗收制度,進一步嚴格程序和規定。完善星火計劃年度報告制度,將分析評估和監理、檢查、驗收情況納入其中向社會公布。結合分析評估和監理、檢查、驗收情況,對下一年度的部署和各地的支持力度進行相應調整。建立健全星火計劃表彰激勵制度。加強星火計劃宣傳和培訓。強化星火計劃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 科學技術部 二OO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霍冬霞

霍冬霞

執業證號:

14301201811069356

湖南湘鼎律師事務所

簡介: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長沙市律師協會會員,法學學士;擅長合同糾紛、債權債務、民間借貸、婚姻家庭糾紛等民事爭議解決;曾代理過標的額超千萬的企業合同糾紛及多起標的額達百余萬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處理多起婚姻家庭糾紛案件。具有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高度的工作責任感。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霍冬霞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反家庭暴力法

2015-12-27

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

2010-11-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008-02-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1993-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5-06-30

建設部公告第530號--關于發布行業產品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的公告

2006-12-1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決定

1992-11-07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08-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

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

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2012修訂)

2012-11-09

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2-08-29

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

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1-17

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6-1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09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08-12-04

環境行政復議辦法

2008-12-30

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8-09-26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尤物视频网站在线| 我的极品岳坶34章|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观看| 女人l8毛片a一级毛片| 动漫人物桶动漫人物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 美国十次啦大导航| 日本乱人伦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黄色一级片毛片| 最新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33|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一|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 四虎网站1515hh四虎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美女被吸乳老师羞羞漫画| 少妇一晚三次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制服丝袜一区在线| 最近中文AV字幕在线中文| 四虎影院国产精品| 884aa四虎四虎永久播放地址|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 天堂网在线www|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1000部禁片黄的免费看| 扒开末成年粉嫩的小缝视频| 午夜一级毛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