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布單位】
【發文字號】
【頒布時間】
【失效時間】
【法規來源】http://www.soa.gov.cn/zwgk/gjhyjwj/ybjz_254/201306/t20130627_26287.html
【全文】
?
?
沿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海洋廳(局),國家海洋局各分局、預報中心、減災中心:
為進一步規范海洋災情調查收集和報送工作,提高海洋災情管理水平,我局組織編制了《海洋災情調查評估和報送規定(暫行)》(附件,以下簡稱《規定》),現印發你們。請各單位嚴格按照《規定》要求,認真做好海洋災情調查收集和報送工作。
國家海洋局
2013年6月17日
海洋災情調查評估和報送規定(暫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海洋災情調查和評估工作的管理,規范海洋災情調查評估活動,保證海洋災情數據的客觀、準確、及時報送,依據國務院《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關于進一步做好突發事件報告分析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海洋局《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等有關文件,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海洋災情調查評估和報送工作應本著“分級管理、科學客觀、快速準確、逐級報送”的原則實施。
第三條 沿海各級海洋主管部門及國家海洋局相關單位(部門)在開展海洋災情現場調查、評估和報送工作時均需遵守本規定。規定所稱海洋災害包括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四類。災情報送按照《海洋災害報表》(附件)執行,海洋災情現場調查按照《海洋災害調查技術規程》執行。
第二章 職責分工
第四條 國家海洋局負責海洋災情調查評估和報送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組織編制、修訂海洋災情調查評估技術方法、規程等。
國家海洋局各海區分局負責監督管理所轄區域海洋災情調查評估和報送工作。
沿海各級地方海洋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內海洋災情調查評估和報送工作。
第五條 沿海縣級及以上海洋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海洋災情調查評估體系,建立海洋災情信息員隊伍。
第三章 海洋災情收集、整理和報送
第六條 發生海洋災害時,受災區域縣級及以上海洋主管部門應及時開展災情調查,填寫《海洋災情信息表》(海災表1-2),逐級報送上級海洋主管部門。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及時匯總、核準所轄區域海洋災情信息,按照初報、續報、核報以及補報的要求做好災情報送工作。
初報: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于災害發生當日內,及時將已掌握的海洋災情信息報送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
續報: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于風暴潮、海浪和海嘯災害發生次日起,于每日16:00時前核報此前災情信息,并將更新后災情信息報送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海冰災害發生當日后,于每周五16:00時前核報此前災情信息,并將更新后災情信息報送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
核報: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于海洋災害警報解除后72小時內,核準、匯總本次災害過程中所轄區域的海洋災情信息,報送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同時抄送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和相關海區分局。
補報:省級海洋主管部門在核報工作完成后,對于仍需要對于災情信息進行修改、補充的,可以通過補報形式報送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同時抄送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和相關海區分局。
省級海洋主管部門、國家海洋局各海區分局應于海洋災害警報解除后48小時內填寫《海洋觀測設施受損表》(海災表3),報送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
第七條 災害發生后,相關海區預報中心應于海洋災害警報解除后48小時內填寫《海洋災害基本情況表》(海災表4-7),報送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和海區分局。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應在海洋災害警報解除后72小時內匯總海洋災害基本情況,報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同時抄送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
第八條 各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于每年4月5日、7月5日、10月8日和次年1月5日前分別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年度核實后的海洋災情報送至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同時抄送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和各相關分局。
報送具體內容包括:本期內每種海洋災害發生起數、傷亡人數、經濟損失情況以及應對措施,區域、行業(領域)受災分布情況,與去年同期對比情況(可采用圖表形式)等,并填寫《海洋災情信息表》(海災表1-2)。對于本期內造成人員死亡(失蹤)的海洋災害發生時間、地點、原因、傷亡人數、經濟損失及處置情況等要逐一說明。同時,需說明海洋防災減災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應對措施和意見建議等。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應在與海區和省級預報機構開展季度預測會商后,于每年4月5日、7月5日、10月8日和次年1月5日前分別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年度內海洋災害自然過程統計分析、主要特點、下一階段的預測發展趨勢,報送至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同時抄送國家海洋減災中心。
第九條 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負責管理海洋災情信息并建立全國海洋災情信息庫,各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建立本省的海洋災情信息庫。
第四章 海洋災情現場調查評估
第十條 國家海洋局啟動Ⅱ級(含)以上應急響應后,各級海洋主管部門應及時組織實施現場海洋災情調查評估,調查評估應重點關注重點保障目標、重要人口密集區和沿海重大工程的災害影響情況。
Ⅰ級應急響應: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應在紅色警報發布后24小時內,組織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災害影響區域海區分局以及相關省級海洋主管部門開展現場調查。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在災害過程結束后20個工作日內完成調查評估報告并報送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同時抄送災害影響區域海區分局。
Ⅱ級應急響應:災害影響區域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在橙色警報發布后24小時內,會同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和相關海區分局,開展現場調查,并在災害過程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完成調查評估報告,報送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同時抄送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和所在海區分局。
Ⅲ、Ⅳ級應急響應:災害影響區域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在黃色、藍色警報發布后24小時內,視災害情況自行組織開展現場調查,并在災害過程結束后20個工作日內完成調查評估報告,報送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同時抄送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和所在海區分局。
同一熱帶或溫帶氣旋過程,風暴潮和海浪警報級別不一致時,現場調查工作開展原則上按照風暴潮警報級別進行判定。
海冰災害的現場調查工作由海洋預報減災司根據海冰災害具體發展情況組織開展。
第十一條 海洋災情調查評估報告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導致發生海洋災害的天氣系統;海洋災害實況及特征;海洋災害對受災區的社會經濟影響評估分析;海洋災害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存在主要問題和工作建議等。除了形成文字材料外,還應當通過照相或攝像方式留有影像資料,提供能形象反映現場真實情況的信息。
第十二條 海洋災情調查評估完成后,應按照《檔案法》、《海洋檔案管理規定》以及相關海洋檔案業務規范要求整理歸檔,確保海洋災情記錄檔案完整、準確。
第五章 獎勵與懲罰
第十三條 各級海洋主管部門對在海洋災情調查評估和報送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四條 遲報、漏報、瞞報、虛報海洋災情信息以及未在規定時間內補充核實海洋災情信息的,給予通報批評或警告。不負責任或弄虛作假,使海洋災情信息失實,造成嚴重后果或者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章 附 則
第十五條 本規定由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附件:海洋災害報表
海洋災害報表.doc
http://www.soa.gov.cn/zwgk/gjhyjwj/ybjz_254/201306/P020130627563414369194.doc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顏恩超律師,1976年生,浙江寧波人。法學、經濟學雙學士學位。副主任律師,高級合伙人,刑事事務部主任,婚姻家庭事務部主任。 從事法律行業多年,法學理論功底深厚,辦案實踐經驗豐富,熟悉寧波本地司法環境,同時與社會各界有著廣泛的交往和聯系。顏恩超律師具備超強的思維能力、盡心盡責的辦案態度,在多年辦案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辦案風格。并深知“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的道理,視“誠信、責任、聲譽”為生命,接待咨詢客觀坦誠,分析案情鞭辟入里,多年來一直深得當事人的信任。 工作作風:認真、負責、扎實、嚴謹,待人熱情誠懇,平易近人,全心全意維護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為執業信條。 辦案特色:顏恩超律師擅長辦理重大、疑難、復雜的各類案件,辦案思路清晰、應變敏捷,善于捕捉證據細節,綜合分析案件事實,法庭辯論攻防兼備,辯護意見有破有立,語言表達言簡意賅、不冗不漏。無論是作為原告方的律師還是作為被告方的律師,均以“當事人權益至上”為原則,全力維護當事人利益,深受廣大當事人及其親友的交口贊譽。 突出優勢:深厚扎實的法律功底,勤勉盡責的工作態度,細致務實的工作作風,靈活創新的工作方法,誠信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2008-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95修正)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辦法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0修正)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1978-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失效]
1950-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
2006-04-29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反興奮劑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13-03-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加強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