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查知識產權糾紛行為保全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為正確審查知識產權糾紛行為保全案件,及時有效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執行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本規定中的知識產權糾紛是指《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中的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
第二條知識產權糾紛的當事人在判決、裁定或者仲裁裁決生效前,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申請行為保全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知識產權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申請訴前責令停止侵害知識產權行為的,獨占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單獨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排他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在權利人不申請的情況下,可以單獨提出申請;普通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經權利人明確授權以自己的名義起訴的,可以單獨提出申請。
第三條申請訴前行為保全,應當向被申請人住所地具有相應知識產權糾紛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或者對案件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
當事人約定仲裁的,應當向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申請行為保全。
第四條向人民法院申請行為保全,應當遞交申請書和相應證據。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身份、送達地址、聯系方式;
(二)申請采取行為保全措施的內容和期限;
(三)申請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包括被申請人的行為將會使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或者造成案件裁決難以執行等損害的具體說明;
(四)為行為保全提供擔保的財產信息或資信證明,或者不需要提供擔保的理由;
(五)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
第五條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行為保全措施前,應當詢問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因情況緊急或者詢問可能影響保全措施執行等情形除外。
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行為保全措施或者裁定駁回申請的,應當向申請人、被申請人送達裁定書。向被申請人送達裁定書可能影響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及時向被申請人送達裁定書,至遲不得超過五日。
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申請行為保全的,應當通過仲裁機構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仲裁案件受理通知書等相關材料。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行為保全措施或者裁定駁回申請的,應當將裁定書送達當事人,并通知仲裁機構。
第六條有下列情況之一,不立即采取行為保全措施即足以損害申請人利益的,應當認定屬于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的“情況緊急”:
(一)申請人的商業秘密即將被非法披露;
(二)申請人的發表權、隱私權等人身權利即將受到侵害;
(三)訴爭的知識產權即將被非法處分;
(四)申請人的知識產權在展銷會等時效性較強的場合正在或者即將受到侵害;
(五)時效性較強的熱播節目正在或者即將受到侵害;
(六)其他需要立即采取行為保全措施的情況。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查行為保全申請,應當綜合考量下列因素:
(一)申請人的請求是否具有事實基礎和法律依據,包括請求保護的知識產權效力是否穩定;
(二)不采取行為保全措施是否會使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或者造成案件裁決難以執行等損害;
(三)不采取行為保全措施對申請人造成的損害是否超過采取行為保全措施對被申請人造成的損害;
(四)采取行為保全措施是否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其他應當考量的因素。
第八條人民法院審查判斷申請人請求保護的知識產權效力是否穩定,應當綜合考量下列因素:
(一)所涉權利的類型或者屬性;
(二)所涉權利是否經過實質審查;
(三)所涉權利是否處于宣告無效或者撤銷程序中以及被宣告無效或者撤銷的可能性;
(四)所涉權利是否存在權屬爭議;
(五)其他可能導致所涉權利效力不穩定的因素。
第九條申請人以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權為依據申請行為保全的,應當提交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專利權評價報告或者專利復審委員會維持該專利權有效的決定。申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其申請。
第十條在知識產權與不正當競爭糾紛行為保全案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屬于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的“難以彌補的損害”:
(一)被申請人的行為將會侵害申請人享有的商譽或者發表權、隱私權等人身性質的權利且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二)被申請人的行為將會導致侵權行為難以控制且顯著增加申請人損害;
(三)被申請人的侵害行為將會導致申請人的相關市場份額明顯減少;
(四)對申請人造成其他難以彌補的損害。
第十一條申請人申請行為保全的,應當依法提供擔保。
申請人提供的擔保數額,應當相當于被申請人可能因執行行為保全措施所遭受的損失,包括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所涉產品的銷售收益、保管費用等合理損失。
在執行行為保全措施過程中,被申請人可能因此遭受的損失超過申請人擔保數額的,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追加相應的擔保。申請人拒不追加的,可以裁定解除或者部分解除保全措施。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采取的行為保全措施,一般不因被申請人提供擔保而解除,但是申請人同意的除外。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行為保全措施的,應當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或者案件具體情況等因素合理確定保全措施的期限。
裁定停止侵害知識產權行為的效力,一般應當維持至案件裁判生效時止。
人民法院根據申請人的請求、追加擔保等情況,可以裁定繼續采取保全措施。申請人請求續行保全措施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前七日內提出。
第十四條當事人不服行為保全裁定申請復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后十日內審查并作出裁定。
第十五條人民法院采取行為保全的方法和措施,依照執行程序相關規定處理。
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屬于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規定的“申請有錯誤”:
(一)申請人在采取行為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二)行為保全措施因請求保護的知識產權被宣告無效等原因自始不當;
(三)申請責令被申請人停止侵害知識產權或者不正當競爭,但生效裁判認定不構成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
(四)其他屬于申請有錯誤的情形。
第十七條當事人申請解除行為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收到申請后經審查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情形的,應當在五日內裁定解除。
申請人撤回行為保全申請或者申請解除行為保全措施的,不因此免除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規定的賠償責任。
第十八條被申請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規定提起賠償訴訟,申請人申請訴前行為保全后沒有起訴或者當事人約定仲裁的,由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申請人已經起訴的,由受理起訴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申請人同時申請行為保全、財產保全或者證據保全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分別審查不同類型保全申請是否符合條件,并作出裁定。
為避免被申請人實施轉移財產、毀滅證據等行為致使保全目的無法實現,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不同類型保全措施的執行順序。
第二十條申請人申請行為保全,應當依照《訴訟費用交納辦法》關于申請采取行為保全措施的規定交納申請費。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8-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007-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失效]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失效]
1982-11-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保護委員會改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決定
1994-03-2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5-10-27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的決定
1987-04-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2004-06-25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9修訂)
2019-11-29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