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已經2011年8月11日市政府第27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二○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廊坊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健全重大行政決策規則,推進重大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市政府作出重大行政決策,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的重大行政決策,具體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一)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政策措施;
(二)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以及各類總體規劃、重要的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
(三)編制財政預決算,重大財政資金安排;
(四)研究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和重大國有資產處置;
(五)制定資源開發利用、土地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化衛生、科技教育、住房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生產、公用事業、城市建設、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
(六)制定或者調整政府定價、政府指導的重要商品、服務價格;
(七)市政府重要機構的設立、撤并和職能調整,重大行政區劃調整、重大地名的命名和更名以及重要的獎懲事項;
(八)以市政府名義對外簽署的重大合作協議以及舉辦的重大活動;
(九)需要報告上級政府或者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重大事項;
(十)其他涉及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
第四條 重大行政決策的作出,應當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的原則。
第五條 市政府辦公室負責組織落實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依照本規定的程序執行。
監察機關負責重大行政決策過錯責任追究實施工作。
政府法制機構負責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工作。
第六條 重大行政決策應當經過公眾參與、咨詢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等程序。
第二章 決策啟動
第七條 縣(市、區)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門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市政府提出重大行政決策建議。
第八條 縣(市、區)政府或者市政府工作部門依照法定職能提出的重大行政決策建議,經市政府辦公室審查確定屬于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范圍的,先經分管副市長審核,再報市長批準。經批準同意啟動決策程序的,市長應當確定決策起草部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重大行政決策建議,可以直接向市政府或者通過市政府有關部門向市政府提出決策建議。向市政府提出決策建議的,由市政府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提出初審意見,報分管副市長審核、市長批準。
市長、副市長和秘書長可以直接提出重大行政決策意見,并確定決策擬制部門。
決策擬制部門應當按照本規定啟動決策程序。
第九條 向市政府提出重大行政決策建議應當以書面方式提交,包括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建議理由、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可行性分析以及其他相關材料。
第三章 決策調研論證
第十條 決策擬制部門擬制決策草案,應當開展調查研究。專業性較強的決策事項,可以委托專家、專業服務機構或者其他組織進行調研。
決策擬制部門應當對決策事項的現狀、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實施決策事項的利弊分析、風險評估及應急預案等內容進行調研。
第十一條 決策擬制部門調研后,應當擬訂決策備選方案。對需要進行多方案比較研究的問題或者經協商仍達不成一致意見的事項,應當根據不同意見,擬訂兩個以上決策備選方案。
決策擬制部門應當將備選方案提交部門領導班子會議集體討論,確定最終決策方案后,廣泛聽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
第十二條 涉及面廣或者對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有較大影響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應當通過新聞媒體、政府門戶網站或者政務公開專欄等形式向社會公布,征求各界意見。
第十三條 征求意見時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決策事項;
(二)依據、理由和說明;
(三)反饋意見的方式、時間;
(四)應當公布的其他內容。
意見采納情況及其理由應當以適當形式反饋或者公布。
第十四條 重大行政決策涉及相關部門職能的,決策擬制部門應當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
相關部門應當組織人員認真研究,結合工作實際,明確提出意見并及時反饋。
第十五條 有關部門對重大行政決策草案有不同意見的,由決策擬制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協調,達成一致意見;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提請市政府副秘書長或者秘書長主持協調;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提請市政府分管市長主持協調。
經協調達成一致意見后,決策擬制部門應當根據協調意見對重大行政決策草案進行修改、完善。
第十六條 有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等決策事項,應當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評估,重點進行社會穩定、環境、經濟等方面的風險評估。
決策擬制部門應當通過輿情跟蹤、抽樣調查、重點走訪、會商分析等方式,對決策可能引發的各種風險進行科學預測、綜合研判,確定風險等級并制定相應的化解處置預案。
第十七條 對涉及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以及專業性較強的決策事項,應當組織有關專業人士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
第十八條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聽證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事項,應當組織聽證。聽證參加人應當具備廣泛代表性。
第十九條 舉行聽證會應當按照下列要求進行:
(一)聽證會公開舉行,決策擬制部門應當提前10日公布聽證會的時間、地點以及擬作出重大行政決策的內容、理由、依據和背景資料;
(二)決策擬制部門根據聽證事項的性質、復雜程度及影響范圍確定、分配聽證代表名額,科學合理地遴選聽證代表,聽證代表確定后,應當將名單向社會公布;
(三)聽證代表對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有權提問和發表意見,有權對有關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質證和辯論;
(四)聽證會應當制作筆錄,如實記錄發言人的主要觀點和理由。
法律、法規、規章對聽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條 決策擬制部門對聽證中提出的合理意見和建議應當吸收采納,意見采納情況及其理由應當告知聽證代表,并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布。聽證意見應當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之一。
第四章 決策審查決定
第二十一條 決策擬制部門根據各方面意見對決策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后報送市政府,經市長、副市長或者秘書長簽署意見后批轉市政府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
第二十二條 市政府法制機構對決策方案進行合法性審查時,應當要求決策擬制部門提供下列資料,決策擬制部門應當配合:
(一)決策事項報告;
(二)調研報告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
(三)征求意見情況及處理情況;
(四)專家論證、組織聽證情況;
(五)法律法規規章依據;
(六)部門法制機構審查情況;
(七)其他應當提供的資料。
第二十三條 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合法性審查:
(一)是否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規定;
(二)是否超越決策機關的法定職權;
(三)是否符合本規定設定的程序;
(四)其他需要審查的合法性問題。
第二十四條 市政府法制機構對重大行政決策事項進行合法性審查后,應當提出審查意見。決策擬制部門應當根據審查意見及時修改完善。決策擬制部門對審查意見有異議的,應當及時提出并據實反饋。協調一致后,再提請集體討論決定。
第二十五條 重大行政決策應當經市政府全體會議或者常務會議集體討論決定。
第二十六條 市長根據集體討論情況,可以對討論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作出同意、不同意、修改、暫緩及再次討論的決定。
第二十七條 重大行政決策需要報黨委或者上一級政府批準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重大行政決策依法應當提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決定的,依照法定程序辦理。
重大行政決策結果除依法保密以外,應當在20個工作日內通過新聞媒體或者政府門戶網站等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八條 重要緊急情況必須由市政府立即決策的,由市長臨機決斷。
第五章 決策管理
第二十九條 重大行政決策實行實施情況跟蹤反饋制度。
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后,其具體執行部門應當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對決策實施的意見和建議,自行或者委托專業機構對重大行政決策實施情況進行后評估,形成評估報告報送市政府。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府可以決定原重大行政決策停止執行、暫緩執行或者修改決策方案:
(一)評估報告建議停止執行、暫緩執行或者修改決策方案的;
(二)作出重大行政決策的情勢發生重大變化的;
(三)因不可抗力原因導致重大行政決策不能實現的;
(四)其他影響重大行政決策實施的。
第三十一條 市政府作出重大行政決策,應當接受黨委、人大、政協、人民群眾的監督。
第三十二條 對違反決策規定、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應當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相應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三條 市政府規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按照《廊坊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執行。
第三十四條 各縣(市、區)政府可以參照本規定,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行政決策程序規定。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13年修正)
2013-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2013-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決定
2008-12-27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1994-5-12修正)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六)
1995-02-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
2004-04-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規劃問題的決議
1980-04-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武漢、九江、蕪湖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91-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血液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7-08戒毒條例
2011-06-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0-04-09關于加強對行政機關公文中涉及字母詞審核把關的通知
2010-04-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9-12-28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2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4-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成員的函
2009-0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贈資金使用指導意見
2008-06-13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2008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
200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