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條【違法實施行政處罰行為】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于委托處罰的規定的。
【釋義】: 本條是對違法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條規定,以下四種行為屬于違法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實施行政處罰,應遵循有法可依,以法律為準繩的法律原則。法律、法規有明文規定的方能依法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那種無法亂罰的行為,必須予以杜絕,對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各類、幅度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處罰時,不得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的種類、幅度進行處罰,如有違反,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應遵循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程序對違法者進行處罰。行政處罰是對個人、組織的實體權利加以限制的行為,它必須是要式行為,缺少任何生效要件都是無效的、可以撤銷的,行政處罰符合法定程序是行政處罰的生效要件之一。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于委托處罰的規定的。關于本法第十八條有關委托處罰的規定,已在第三章中作了詳細闡述,此處不贅述。本法對于行政委托的條件作了限制,以避免實施處罰主體范圍過大,減少亂罰、濫罰的現象。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上述四種行為損害行政機關的公正形象,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上級機關或者有關部門應首先對該種行為進行糾正,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所謂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依據行管理法規、規章、章程、紀律等,對其所屬人員或者職工所作的處罰。行政處分有八種形式,即: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200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和立即行動消除最惡劣形式的童工勞動公約》的決定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團組成的決定
1989-02-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81-12-13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3-03-20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1997-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一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成員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
2002-06-29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08-08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0-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07-23